[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电池氮气保护隧道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4855.6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谭建辉;戴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南北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04 | 分类号: | F27B9/04;F27B9/12;F27B9/24;F27B9/30;F27B9/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郝彩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氮气 保护 隧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氮气保护隧道炉,包括具有中空腔的炉体和贯穿炉体的中空腔的传输装置,沿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氮气保护隧道炉具有依次顺序设置的隔离区、预热区、恒温区和冷却区,每个区域的炉体上均设置有用于向炉体的中空腔内输入氮气以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氮气保护的输入装置,每个区域的炉体的中空腔内均设置有用于监测氮气浓度的监测装置。该太阳能电池氮气保护隧道炉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太阳能电池依次经过隔离区、预热区、恒温区和冷却区,每个区域的炉体的中空腔内均输入有氮气以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氮气保护,这样处理后可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氮气保护隧道炉。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新能源,太阳能电池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太阳能电池将资源无限、清洁干净的太阳辐射转换为电能。近些年,世界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以年增长率30%的速度快速发展。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增长了24%,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GW。其中欧洲仅增长3%,美国和亚洲加速了全球安装量的膨胀。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重要的发电方式。
不管是利用晶体硅还是利用薄膜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理论上计算的功率转换效率很高,但实际上实验室水平也还达不到理论预计的转化效率,生产出来的产品其转换效率就更低,以CdTe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例,理论计算给出的转换效率可达30%以上,但实验室最好的转换效率只有25%,作为产品化的CdTe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只有21%。因此,如何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实际的转化效率成为研究太阳能电池的一项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氮气保护隧道炉,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氮气保护,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电池氮气保护隧道炉,包括具有中空腔的炉体和贯穿所述炉体的中空腔的传输装置,沿所述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所述氮气保护隧道炉具有依次顺序设置的隔离区、预热区、恒温区和冷却区,每个区域的所述炉体上均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炉体的中空腔内输入氮气以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氮气保护的输入装置,每个区域的所述炉体的中空腔内均设置有用于监测氮气浓度的监测装置。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的所述炉体的中空腔之间能够相互贯通,且能够相互隔绝。
进一步地,所述氮气保护隧道炉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区域之间的闸门,所述闸门能够上下升降的设置在所述炉体上,当所述传输装置传输太阳能电池时,所述闸门升起使相邻的两个区域的所述炉体的中空腔之间相互贯通,当所述传输装置传输太阳能电池到设定的区域内时,所述闸门下降使相邻的两个区域的所述炉体的中空腔之间相互隔绝。
更进一步地,所述氮气保护隧道炉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闸门上下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驱动端,所述闸门设置在所述驱动端。
优选地,位于所述预热区和所述恒温区的所述炉体的中空腔均包括预热腔和加热腔,所述氮气保护隧道炉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预热区和所述恒温区的所述炉体上的抽风装置,所述预热腔和所述加热腔之间设置有使二者之间的气流相流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抽风装置用于抽取所述预热腔加热的气流并使气流经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流入所述加热腔,在所述加热腔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流入所述预热腔,所述传输装置从所述加热腔中穿过。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预热区和所述恒温区的所述炉体上靠近所述抽风装置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入口,位于所述预热区和所述恒温区的所述输入装置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入口处并延伸到所述预热腔的输入管,经所述输入管输出的气流朝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南北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南北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