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4642.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7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其钊;毕浩波;田军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4/08 | 分类号: | F23D14/08;F23D14/46;F23D14/70;F23D14/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烟气 再循环 nox 燃烧 | ||
1.一种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采用套管式构造,由无缝钢管材料制作,包括供气口、燃气管道、空气管道、旋流器和燃气喷口;燃气管道包括一次燃气管道(5)和二次燃气管道(7);空气管道包括一次空气管道(6)和二次空气管道(8),分别与一次燃气管道(5)和二次燃气管道(7)相对应;所述旋流器包括一次燃气喷口旋流器(11)和一次空气管道旋流器(9);一次燃气管道(5)为一中空圆柱管,依次向外套设一次空气管道(6)、二次燃气管道(7)和二次空气管道(8),自内向外呈环状同轴布置;一次燃气管道(5)和二次燃气管道(7)的前端封闭,靠近封闭前端下部采用丝扣联接燃气入口,末端连接燃气喷口,一次燃气管道(5)在靠近管道末端设置一次燃气喷口旋流器(11),燃气入口外接供燃气系统;一次空气管道(6)和二次空气管道(8)前端采用法兰联接供气口,供气口外接供气系统,一次空气管道(6)在靠近管道末端设置一次空气管道旋流器(9),所述一次空气管道旋流器(9)与一次燃气喷口旋流器(11)旋流方向相反,空气管道末端和燃气喷口均与燃烧室相连,燃烧室内壁铺设多孔耐火材料辐射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整个燃烧器内部采用焊接结构,确保各个通道之间的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一次空气管道旋流器(9)和一次燃气喷口旋流器(11)由多个旋流叶片组成,旋流方向相反,所述旋流叶片分别在一次燃气管道(5)外侧面上和一次燃气管道(5)内测面上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供气口为两通管,包括一次风供气口(1)和二次风供气口(2),其中:一次风供气口(1)与一次空气管道(6)径向连通;二次风供气口(2)与二次空气管道(8)切向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气喷口包括一次燃气喷口和二次燃气喷口(10),分别布置在一次燃气管道(5)和二次燃气管道(7)的末端,一次燃气喷口为直管式结构,二次燃气喷口(10)为多孔式结构,所述二次燃气喷口(10),通孔设置20个,每个直径为3-5mm,沿二次燃气管道(7)环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一次空气管道旋流器(9)末端到一次空气管道(6)末端距离为50-100mm,一次空气管道旋流器(9)的一次空气旋流叶片(12)设置5-10个;所述空气旋流叶片为一薄片,厚度为2-4mm,两端分别与一次燃气管道(5)外壁和一次空气管道(6)内壁垂直固定连接,并与一次燃气管道(5)中心轴线呈30-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一次燃气喷口旋流器(11)靠近一次燃气管道(5)末端,一次燃气喷口旋流器(11)的旋流叶片设置5-10个,厚度2-4mm,两端分别与一实心圆柱和一次燃气管道(5)内壁固定连接,并与实心圆柱中心轴线呈20-45度,旋流方向与一次空气管道旋流器(9)的方向相反,旋流强度弱于一次空气旋流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6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合轻量化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托梁可调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