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馈通feedthrough信号检查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4580.6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8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eedthrough 信号 检查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馈通feedthrough信号检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获取芯片所应检查的feedthrough信号的信号检查表和芯片在仿真时获得的feedthrough信号的实际状态表;利用信号检查表和实际状态表确定同一分组内的各个feedthrough信号的打拍数;判断所述同一分组内的各个feedthrough信号的打拍数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确认芯片的feedthrough信号的一致性检查通过;若不相同则确认芯片的feedthrough信号的一致性检查不通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馈通feedthrough信号检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馈通(feedthrough)是芯片集成电路中一种特定信号线路的一种描述,在集成电路系统某一模块中,该模块的某个输出信号就是它的某个输入信号,则称该信号为feedthrough信号,相当于该信号穿过了该模块。如图1a所示的Test模块(Module Test),该Test模块的接口b的输出信号就是接口a的输入信号,这条信号线路被称为feedthrough传输线。
在芯片集成电路中,有连接两个不相邻模块的需求,但由于片上电路都被各个模块所占据,没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布线,所以就会在很多模块中插入这样的feedthrough信号,该feedthrough信号穿过中间的一些模块,以连接两个不相邻的模块。如图1b的feedthrough信号的应用电路结构图所示,模块M1和模块M4通过一组feedthrough信号相连,该组有3根信号线,该组feedthrough信号穿过了模块M2和模块M3,对于该组feedthrough信号而言,需要保证它穿过M2、M3后该组的3个信号的延时是相同的,才能保证该组数据正确的送到模块M4,否则模块M4接收到的该组信号一直都是错误的,那么该M4模块将一直不能正常的工作,因此在feedthrough信号穿过多个模块时,对feedthrough信号的一致性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
此外,芯片设计时经常会通过feedthrough信号来传递反压信号,使用该feedthrough信号时,对时延有一定要求,设计时需要对该feedthrough信号的时延进行检查。还参考图1b所示,模块M1代表接收器,模块M2、模块M3代表中间处理模块,模块M4代表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缓冲区,模块M1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三条信号,经由模块M2、模块M3处理后传递给模块M4进行缓存。由于反压信号传递需要时间,故模块M4存的数据到达某个小于最大容量的阈值时就需要提前通过反压信号通知模块M1,以通知模块M1不能再接收数据,避免模块M4数据溢出。比如M1模块1个时钟周期接收并存储1个数据,模块M4的FIFO的大小为20,阈值设为15,当模块M4接收并存储了15个数据后,模块M4需要发送反压信号通知模块M1不能再接收数据了,然而由于反压信号从接口A到B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那么该时间必须小于或等于5(20-15)个时钟周期才能保证模块M4的FIFO不溢出,所以需要保证从B到A的feedthrough信号线传递反压信号的传播时间不能超过5个时钟周期,由此就需要对feedthrough信号线传递反压信号的时延进行检查。
现有技术在对feedthrough信号进行一致性检查时,是使用脚本工具抓取所有信号的打拍数填入Excel表中,然后通过手动比较打拍数以判断各个模块的feedthrough信号是否一致。然而现有的手动检查方法不仅消耗人力而且难以避免人工检查会漏掉或者检查出错等等。尤其当芯片规模变大时,芯片涉及的模块非常多时,人力检查方法就变得极其困难。
因此,如何对feedthrough信号进行一致性检查是值得考虑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馈通feedthrough信号检查方法及装置,用以自动实现对feedthrough信号进行一致性检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力检查所带来的易出错和工作量大的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