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定位准确的创伤骨科用复位固定钳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3393.6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世博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定位 准确 创伤 骨科 复位 固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定位准确的创伤骨科用复位固定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板,第一钳体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一骨科复位夹持组件,第二钳体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二骨科复位夹持组件,第一骨科复位夹持组件和第二骨科复位夹持组件之间有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组件。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对创伤骨科进行复位夹紧固定,夹紧时能够对固定钳进行限位,从而便于操作,当夹紧后能够对钳体进行拆卸,使得复位钳即可实现短时间纠位用,也可以实现长时间夹持用,另外,骨科复位夹持组件可进行拆卸更换,从而适应于不同患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定位准确的创伤骨科用复位固定钳。
背景技术
骨外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是创伤、脊柱外科的总称,是以诊疗各种类型断指、断掌、多指离断的再植、各种类型皮瓣移植、神经修复术、四肢先天性畸形、臂丛神经损伤及神经卡压的诊治的专业科室。科室骨创伤专业采用多种中西结合方法、开展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等各种骨科手术,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复位治疗,传统的方法,一般应用钢丝捆扎固定,或应用持骨器、点状复位钳临时固定,应用钢丝固定套入困难、费时,易伤及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而且环行捆扎的钢丝易导致骨折不愈合,再骨折,并且现有复位钳结构较为固定,不能够实现不同的工作方式,操作较为传统,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长时间夹持操作,使用不方便。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定位准确的创伤骨科用复位固定钳,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大数据定位准确的创伤骨科用复位固定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通过活动轴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分别均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钳体之间以及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二钳体之间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钳体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钳体固定连接的滑轨,所述滑轨上套设有限位弹簧,所述滑轨的一端套设有与所述限位弹簧相匹配的滑套,所述滑套远离所述条形槽一侧的侧边设置有把手,所述滑套的内部穿插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旋钮一,所述第一钳体靠近所述手柄一端的侧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与所述连接板为焊接连接结构,所述限位卡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滑套远离所述限位弹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头,所述限位卡头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钳体靠近所述手柄一端的侧边设置有弧形限位卡板,所述弧形限位卡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限位卡头相匹配的限位卡槽,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分别均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块,所述第一钳体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连接块相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远离所述固定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骨科复位夹持组件,所述第二钳体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连接块相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远离所述固定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骨科复位夹持组件,所述第一骨科复位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骨科复位夹持组件之间分别依次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世博,未经彭世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压铸模具缓冲机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