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锚链管、锚底座及锚唇换新修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3165.9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8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钟伟怀;古新年;袁耿;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81/00 | 分类号: | B63B81/00;B63B21/20;B63B2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卢娟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启航路10号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锚链 底座 换新 修复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锚链管、锚底座及锚唇换新修复工艺,其为对单侧损坏的锚底座及锚唇进行换新修复,其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S1、现场勘验;S2、锚链管的预制;S3、锚底座的预制;S4、原船锚唇的修复;S5、锚链管、右锚底座、锚唇的安装。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换新修复工艺,并通过对原船的锚底座以及锚唇结构进行结构勘测并制作整体立体参照模型,参照该模型按照对称性原理对损坏待换新修复一侧的锚底座以及锚唇进行下料并加工制作,有效确保了修复后两侧锚底座以及锚唇结构的对称性,规范化施工工艺,有助于降低施工难度并缩短施工周期,同时保证了船舶锚结构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锚链管、锚底座及锚唇换新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船舶设计吨位越来越大,海上航运线船舶越来越多,造成船舶海损机率高,其包括船舶搁浅、触礁、互撞、与流水或其它物体碰撞以及失火或爆炸等造成的海损,以及意外在海上遭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船舶海损。
船舶与船舶碰撞,或进港与岸上物件碰撞等海损情况中,容易导致位于船首的锚底座及锚唇损坏,严重影响船舶抛锚工作;锚底座以及锚唇一般对称设置于船首两侧,其对称性要求较高,且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单侧锚底座或锚唇损坏,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换新修复,并满足船级检检验及满足现场使用要求,其对工艺要求较高;另外由于锚唇为铸钢件,损坏的锚唇如需整体换新,则需要根据未损坏一侧的锚唇进行锚唇定制,而定制工期较长,最少需要3个月以上,影响船舶维修周期,且定制成本高,严重影响到船东的利益。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锚链管、锚底座及锚唇换新修复工艺,其具有工艺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且工期短的优点。
一种船舶锚链管、锚底座及锚唇换新修复工艺,其为对单侧损坏的锚底座及锚唇进行换新修复,其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S1、现场勘验:现场对原船未损坏一侧的锚底座以及锚唇进行结构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得到原船锚底座以及锚唇的结构图纸;根据原船未损坏一侧的锚底座以及锚唇的结构一比一制作锚底座以及锚唇的整体立体参照模型;拆除原船损坏一侧的锚底座、锚唇以及与锚底座连接的部分锚链管;
S2、锚链管的预制:根据原船锚链管的大小准备两片所需尺寸的板材,并将其压成半圆形片体,将两个所述半圆形片体合拢形成两纵向合拢缝,对纵向合拢缝两侧开设焊接坡口,焊接后获得所述锚链管;
S3、锚底座的预制:根据步骤S1制作得到整体立体参照模型,依照对称性原理获得待换新修复一侧的锚底座的整体立体模型,根据该整体立体模型进行测量、下料并加工获得所述锚底座;
S4、原船锚唇的修复:对步骤S1中拆卸下来的原船锚唇进行勘验,根据变形或损坏情况确定变形位置,划定待修复换新区域,并切割拆除待修复换新区域结构;根据步骤S1制作得到的整体立体参照模型,依照对称性原理获得待换新修复一侧的锚唇的整体立体模型,根据该整体立体模型对待修复换新区域的结构进行测量并准备高强度板板材,将其与原船锚唇结构拼接合拢后进行焊接,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光顺后获得修复后的锚唇;
S5、锚链管、右锚底座、锚唇的安装:安装步骤S2预制得到的锚链管并使其与原船锚链管合拢对接后进行焊接;将步骤S3预制得到的锚底座套设于锚链管外,并固定于船体外板;步骤S4修复完成的原船锚唇固定安装于所述锚底座,并调正锚链管、锚底座以及锚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船舶锚链管、锚底座及锚唇换新修复工艺,其为针对单侧损坏的锚底座及锚唇进行换新修复,其通过合理设计换新修复工艺,并通过对原船的锚底座以及锚唇结构进行结构勘测并制作整体立体参照模型,参照该模型按照对称性原理对损坏待换新修复一侧的锚底座以及锚唇进行下料并加工制作,有效确保了修复后两侧锚底座以及锚唇结构的对称性,规范化施工工艺,有助于降低施工难度并缩短施工周期,同时保证了船舶锚结构的使用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