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3095.7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8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石聪;尤心;卢前溪;徐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H04W76/11;H04W7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刘欢欢;张颖玲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机 接入 方法 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一标识信息接收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其中,所述RAR消息中携带有第二标识信息;在预设的时间窗口内,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或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标识信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PDCCH通过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或所述第三标识信息加扰。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04月10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9/081996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80051390.6、发明名称为“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时间、频率和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作为示例,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包括数个基站,每个基站同时支持多个通信设备的通信,这些通信设备可另外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基站可在下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从基站至UE的传输)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从UE至基站的传输)上与通信设备通信。
在一些无线通信系统,比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无线设备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以实现系统接入。目前,已有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为了实现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目前采用的是四消息随机接入规程,而现有的四消息随机接入规程的期望时延通常达到40毫秒(ms),从而导致目前的四消息随机接入规程无法适应5G系统或NG系统中低时延业务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降低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提高随机接入过程的时间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UE,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第一标识信息接收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其中,所述RAR消息中携带有第二标识信息;在预设的时间窗口内,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或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标识信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其中,所述PDCCH通过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或所述第三标识信息加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RAR消息通过第一标识信息加扰后,向UE发送;其中,所述RAR消息携带有第二标识信息;根据第二标识信息或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标识信息对待发送的PDCCH进行加扰;将加扰后的PDCCH向所述UE发送。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UE,可以包括:第一接收部分和检测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分,配置为基于第一标识信息接收RAR消息;其中,所述RAR消息中携带有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检测部分,配置为在预设的时间窗口内,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或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标识信息检测PDCCH;其中,所述PDCCH通过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或所述第三标识信息加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加扰部分和第二发送部分;其中,
所述加扰部分,配置为将RAR消息通过第一标识信息加扰;
所述第二发送部分,配置为向UE发送加扰后的RAR消息;其中,所述RAR消息携带有第二标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