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2563.9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3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通通;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王茜 |
地址: | 257300 山东省东营市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智能 终端 低压 配电网 状态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包括终端控制模块、控制信号传输模块、电压调控模块、信息分析对比模块、大数据收集处理模块、信息存储模块、显示屏、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收集模块、用户监控模块,所述信息分析对比模块与终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电压调控模块,电压调控模块接收控制信号传输模块处理转换后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电压调控模块对数据分析完成后依据是否需要进行调控电压操作标记为不需要调控Ax0与需要调控Ax1,用户监控模块接收到电压调控模块发出的信号后开始对用户的电压进行调整,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控,节省工作人员手动调控的时间,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配电网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12012259U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该专利虽然减少了大量信息上传终端,加快了数据处理速率,但是无法直观的显示用户用电数据,且需要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
首先,现有的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大多是需要工作人员人工对异常用电的用户进行电压调整,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其次,现有的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不能直观的对比分析用户用电情况,不方便工作人员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观察与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包括终端控制模块、控制信号传输模块、电压调控模块、信息分析对比模块、大数据收集处理模块、信息存储模块、显示屏、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收集模块、用户监控模块;
所述信息分析对比模块与终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控制信号传输模块与终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电压调控模块与控制信号传输模块通信连接,用户监控模块与电压调控模块通信连接,大数据收集处理模块与信息分析对比模块通信连接,信息分析对比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信息存储模块与信息分析对比模块通信连接,显示屏与信息存储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收集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户监控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控制信号传输模块发送电压调整信号至电压调控模块,所述大数据收集处理模块用于收集各个用户用电大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所述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监控模块监测到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收集模块收集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时间标记处理,时间标记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从数据收集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按照一天二十四小时设置成整体A进行时间标记;
步骤二:将A按照每小时一组接收到的数据分为i组,i=1-24;
步骤三:时间标记具体形式为Ai;
当数据处理模块对当日接收到的数据标记处理完成后,数据处理模块开始将两天内收集到的用户用电数据进行分类标记并进行对比,分类标记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两天内收集到的数据分为X段与Y段;
步骤二:将X按照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a组,a=1-24;
步骤三:将Y按照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a组,a=1-24;
步骤四:分类标记具体格式为Xa与Ya;
步骤五:将同一时间段内Xa与Ya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为Za,a=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2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曝气沉砂池的密封结构
- 下一篇:综合管廊临时封堵结构及封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