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浴式油气分离空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2432.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锋;喻安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耀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60 | 分类号: | B01D50/60;F02M35/026;F02M3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回***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浴式 油气分离 滤器 | ||
本发明涉及空气过滤领域,具体公开了油浴式油气分离空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油气分离单元,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进气口连通的曲轴箱废气排气孔,油气分离单元包括进气管、油杯和过滤环,进气管的一端与壳体的进气口处固定连接并且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油杯相对并且连通,过滤环套设在进气管靠近油杯的一端上,且过滤环与进气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可将空气向壳体内壁上导流的导流片。本方案在过滤时,大部分灰尘高速冲向油杯内的油面上,大部分灰尘会被过滤油吸附,此时空气中剩余的灰尘会粘附雾化后的过滤油进而质量变大,当空气在导流片的导流下冲击到壳体的内壁上,灰尘会随着过滤油直接粘附到壳体内壁上,对灰尘多重过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过滤领域,具体涉及油浴式油气分离空滤器。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燃烧燃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燃烧燃油需要让燃油与相应比例的空气进行混合,便于燃油被点燃燃烧,转化为动力。在进气时,空气中的一部分灰尘滞留在机体内加剧了缸体的磨损,内燃机的吸排气阀片、阀座和弹簧等零部件经常进行解体清洗和更换,这会造成材料、配件费用高和故障多的问题。
所以需要采用空气过滤器对空气进行过滤,内燃机在农用或工程用等恶劣环境下,空气中含有的尘土量非常大,当大量的尘土进入到空滤器中后,纸质过滤芯在使用不到一小时后就会被尘土封堵失去过滤能力,所以常规纸质过滤芯使用寿命非常短,使用成本高,且更换纸质过滤芯也非常费时;同时当内燃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燃烧室内的少量燃气会经过活塞环进入到曲轴箱内,导致曲轴箱内的气压升高,当曲轴箱内的废气气压升高后,需要采用通气管对曲轴箱废气进行排泄,以平衡曲轴箱内的气压,避免曲轴箱出现窜气;而通气管内排出的曲轴箱废气中含有较多的机油,机油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会对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常规是将通气管与内燃机的进气管直接连通,对机油进行燃烧消耗,当内燃机长期燃烧机油后,内燃机燃烧室的内壁上容易形成积碳,当燃烧室内的活塞在做功时,积碳会导致活塞与燃烧室内壁之间发生较大的摩擦,导致活塞缸容易出现磨损,长时间就会导致发动机温度升高,很快就会出现拉缸,报废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油浴式油气分离空滤器,以解决纸质的过滤组件寿命低更换麻烦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油浴式油气分离空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油气分离单元,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还包括与进气口连通的曲轴箱废气排气孔,油气分离单元包括进气管、油杯和过滤环,进气管的一端与壳体的进气口处固定连接并且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油杯相对并且连通,过滤环套设在进气管靠近油杯的一端上,且过滤环与进气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可将空气向壳体内壁上导流的导流片。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在内燃机启动的瞬间,与内燃机相连的进气系统迅速吸气,外界的空气快速的通过进气口进入到进气管内,使得带有灰尘的空气在经过进气管导流后高速冲向油杯内的过滤油油面上,由于灰尘的质量大,当灰尘冲击到过滤油上时,空气中80%左右的灰尘被吸附到过滤油中,实现对灰尘的吸附过滤。
然后由于空气流动速度快,空气会冲击到过滤油的油面上,使得部分过滤油被冲击后发生雾化,使得空气中剩余的灰尘粘附到雾化的过滤油内,有效的增加了灰尘的重量;当空气带动雾化的过滤油和灰尘穿过过滤环和导流片后,雾化的过滤油和灰尘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冲击到壳体的内壁上,此时灰尘在雾化的过滤油的粘附下重量增大,灰尘在壳体内的离心力也大,能让灰尘和雾化的过滤油同步且快速的粘附到壳体的内壁上,实现对空气中的灰尘的二次清除过滤,让灰尘的清除率达到90%以上;同时当雾化的过滤油粘附到壳体的内壁上以后,能够快速的减少过滤后的空气中的过滤油,使得从出气口处排出的空气保持纯净,避免内燃机的燃烧室内出现燃烧机油的情况;同时壳体内壁上过滤油聚集到一定厚度后,会随内壁流下回到油杯内,进而避免油杯内的过滤油减少,使得油杯内长期存有适量的过滤油对空气进行过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耀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耀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2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