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历史土遗址、古建筑城墙的加固保护与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2417.6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白显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13/00;E04C5/00;E04C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安申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历史 遗址 古建筑 城墙 加固 保护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历史土遗址、古建筑城墙的加固保护与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外形留样;B、表面括模;C、布设架梁;D、拉结钢筋网;E、浇筑混凝土;F、喷涂固化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减轻现有的修缮与保护方法无法在修缮加固后恢复历史遗迹的原貌的问题,提供一种历史土遗址、古建筑城墙的加固保护与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历史文化土遗址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历史土遗址、古建筑城墙的加固保护与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对历史文化日益关注,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恢复受到空前重视。
基于中国土木建造的悠久传统,国内大多历史遗址文化遗迹,都跟夯土有关,如长城、城墙等。
历史土遗址保护的现状和大环境,作为世界性难题,不容乐观。传统夯土城墙,由于工艺、自身特点及存在环境,原状保护难度较大。尤其北方晋冀鲁豫陕甘青地区,长城、城墙等历史土遗址数量类型多,分布广,且历史悠久、建造技术多样、保存状况复杂,更给修缮保护带来困难。
近年来,干燥状态的土遗址保护问题不大,但雨水和潮湿状态下,历史土遗址应怎样修缮加固,才能收效显著,难度较高。
其次,更难的还在于,修缮加固之后,如何恢复历史遗址的原貌,也就是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或至少减轻现有的修缮与保护方法无法在修缮加固后恢复历史遗迹的原貌的问题,提供一种历史土遗址、古建筑城墙的加固保护与修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历史土遗址、古建筑城墙的加固保护与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形留样,对古建筑城墙形态进行拍照留样;
B、表面括模,根据古建筑城墙外表面形态进行制作模板;
C、布设架梁,在古建筑城墙表面挖出网格状的沟槽,沟槽内固定嵌入网格状的架梁,所述架梁沿古建筑城墙外形布设;
D、拉结钢筋网,在古建筑城墙表面外侧布设网格状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通过锚索与架梁固定连接;
E、浇筑混凝土,将步骤B中的模板对应安装于古建筑城墙外侧,所述模板与钢筋网可拆卸连接,在古建筑城墙和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
F、喷涂固化剂,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固化剂,根据步骤A中的留样对喷涂后的外表面进行修整,使修整后的形态与古建筑城墙修复前的形态相吻合。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架梁包括定位盘和连杆组件,所述定位盘呈十字形,若干个定位盘矩形阵列布设,所述连杆组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定位盘的端部之间,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内端与第二连杆内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外端和第二连杆外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定位盘的端部铰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盘与连杆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端与第二连接件内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件外端和第二连接件外端分别与定位盘的端部和连杆组件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内杆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套合于外杆内,第一连杆的内杆的内端与第二连杆的内杆的内端相互铰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盘中心处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设置于步骤C网格状的沟槽的交叉处,所述连杆组件沿古建筑城墙外表面形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布设于沟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24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