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1927.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周理;文皓;姜锦;唐露;廖益均;吴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君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20;C08F2/44;C08F2/38;C09D133/1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张迪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树脂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复合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甲基丙烯酸甲酯50‑8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0‑50份;功能性单体总量5‑30份;自由基引发剂0.005份~0.5份;第一功能助剂2份~10份;封闭剂0.5‑10份;第二功能助剂1‑3份;第三功能助剂0.5‑3份;促进剂0.5‑5份;所述功能性单体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该复合树脂材料以甲基丙烯酸酯类为主体原料,通过与功能单体的交联聚合,形成低分子量的均聚体复合树脂,该复合树脂具有高强度、高柔韧性以及耐老化性、耐酸碱性、耐盐碱等良好的综合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安全环保,便于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不同性能需求的涂料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复合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很多涂料是以树脂、油或乳液为基材,添加颜料、填料和助剂等后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
目前,制备用于道路标线、标记的涂料材料中主料基材大部分为热熔材料,具有高温熔融、低温冷却凝结的特点,但是这些树脂材料强度和寿命普遍不高,且对施工应用的设备要求高。常见的主料基材环氧聚氨酯材料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该材料具有耐候性较低、强度较低的缺点,应用于涂料的制备中极易出现涂层开裂、剥离或淡化等现象的发现,造成施工质量差的影响。且市场上市售的树脂材料还普遍存在耐酸碱性低和柔韧性低、强度低等缺点,对树脂材料在涂料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制备一种综合性能好,可广泛推广应用于涂料中的树脂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应用于涂层中的树脂基料材料不能同时满足高强度、高柔韧性以及耐老化性、耐酸碱性、耐盐碱等优点,综合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复合树脂材料以甲基丙烯酸酯类为主体原料,通过与功能单体的交联聚合,形成较低分子量的均聚体复合树脂,该复合树脂具有高强度、高柔韧性以及耐老化性、耐酸碱性、耐盐碱等良好的综合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安全环保,便于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不同性能需求的涂料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树脂材料,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甲基丙烯酸甲酯50-8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0-50份;功能性单体5-30份;自由基引发剂0.005份~0.5份;第一功能助剂2份~10份;封闭剂0.5-10份;第二功能助剂1-3份;第三功能助剂0.5-3份;促进剂0.5-5份;
所述功能性单体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功能性单体为主要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功能单体进行了交联聚合而形成了较低分子量的均聚体,在自由基引发剂、第一功能助剂、封闭剂、第二功能助剂、第三功能助剂和促进剂的作用下,制备了一种复合树脂材料,同时,针对性的对各个原料的添加量进行了调整,使得制备的复合树脂材料有高强度、高柔韧性以及耐老化性、耐酸碱性、耐盐碱等良好的综合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单体是羟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发明人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当功能性单体为烯酸羟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时,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功能单体交联聚合的体系活性剂交联性更好,产品的综合性能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君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君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