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的全封闭式黑水虻自动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1829.8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7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鲍文娜;潘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封闭式 黑水 自动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全封闭式黑水虻自动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筛分粉碎后的有机废弃物、辅料和/或黑水虻幼虫投放到原料混合装置内,通过原料混合装置的中的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混合搅拌;经过搅拌处理的物料由转子泵输送至全封闭式箱体养殖装置内;通过箱体内温度监测装置、湿度监测装置、红外线监测装置分别监测,并通过音乐系统提高幼虫的进食效率;根据幼虫的取食状态,通过控制物料输送管道的电磁阀定期投入新鲜的物料;黑水虻消耗物料后,产出虫沙,通过压差出料装置将虫沙和虫体从养殖装置中吹出或吸出,输送到筛分装置,将虫沙和虫体分离。提高黑水虻的整体养殖环境和生长效率,实现大规模智能工厂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全封闭式黑水虻自动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L.),原产于美洲,目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蛋白饲料和高效有机肥,因繁殖迅速,生物量大,实行广泛,吸收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但是目前黑水虻的养殖方式比较粗放,基本处于土法养殖阶段,没有成套的机械设备或者完整的工艺流程设计,完全依靠人工经验及勤劳程度对养殖过程进行控制,人力及管理成本消耗巨大,且养殖风险较高,难以规模化养殖。
现已有黑水虻养殖的相关机械设备的报道,例如授权专告号为CN208288658U公开了一条利用生物转化有机废物资源再利用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专利公开号为CN109717155A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处理有机垃圾的设备以及方法,专利公开号为CN109924169A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然而,现有黑水虻养殖机械设备还存在一定缺陷:第一,有机废弃物如餐厨垃圾、厨余垃圾、藻泥、豆腐渣、酒糟等易腐败散发恶臭,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夏季,气味更明显,现有设备大多为敞开式,污染周围空气,故需要将有机废弃物处置点设置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第二,黑水虻幼虫对有机废弃物进行消化处理时会产热,若不及时散热会影响其消化效率,现有部分养殖设备中设置搅拌机构翻抛有机废弃物,解决黑水虻幼虫消化有机废物过程中的散热问题,然而频繁搅拌会打扰幼虫取食状态,且会将虫沙和未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混在一起,提高幼虫取食新鲜物料的难度,降低物料消耗效率;在冬季气温较低时,需外源加热,能耗成本高;第三,现有设备的出料方式大多采用刮板式、螺旋输送式或传输带式,这些出料方式容易使得虫沙和黑水虻幼虫残留,时间久了会散发恶臭,且黑水虻幼虫日龄不均一;第四,现有设备无法实现黑水虻幼虫在进食过程中,对物料的温湿度和幼虫进食状态进行监测,进而对其进行控制。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黑水虻养殖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全封闭式黑水虻自动养殖方法,既能监测并控制物料温湿度和黑水虻幼虫进食状态,又能在不打扰幼虫取食的同时提高物料消耗速率,而且出料干净无残留,全封闭式无异味,节能环保,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
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的全封闭式黑水虻自动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筛分粉碎后的有机废弃物、辅料和/或黑水虻幼虫投放到原料混合装置的原料混合池内,通过原料混合装置的中的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使得搅拌后的物料达到合适的含水率;
S2经过搅拌处理后的物料由转子泵通过两侧输送管道由电磁阀控制逐层输送至全封闭式箱体养殖装置内;
S3通过箱体内温度监测装置、湿度监测装置、红外线监测装置分别监测物料的温度、湿度与幼虫取食的状态,并通过音乐系统提高幼虫的进食效率;
S4幼虫喂食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尾气,通过新风装置进行处理,具体为全封闭式箱体养殖装置一侧的进风口鼓风,沿全封闭式箱体养殖装置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出风口出风,尾气通过尾气处理装置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