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脉滤器双向回收抓捕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698.3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滤器 双向 回收 抓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脉滤器双向回收抓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管轴、导丝、圈套器以及制动器;所述导管轴内部设有通道,位于导管轴伸入端的导管轴内壁上固定有销轴,导管轴的轴体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导管轴连接端与手柄连接,制动轮安装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固定在手柄上;所述导丝环绕在销轴与转轴之间,导丝上连接有圈套器,制动轮控制转轴转动带动导丝上的圈套器上下移动。通过本发明,能够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与期望的取出方向对过滤器进行抓捕,预先植入的过滤器回收钩方向与医生期望的取出位置与方向不匹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过滤器进行抓捕回收,使滤器回收的抓捕难度降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脉滤器双向回收抓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率逐日增加,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动脉血栓塞栓(PE)的临床表现,在美国,DVT的发病率约为每年1/1000人。将近1/3未经治疗的症状性患者合并为PE。
预防PE最有效的物理疗法是在静脉置入血栓滤器。血栓滤器分两种:永久性滤器或可回收滤器。永久性滤器是用来提供终身的过滤功能,它拥有最大的腔静脉内膜固定力,有研究证实滤器植入后可有效降低PE的发生率,但由于长期植入体内可引发下腔静脉穿孔、滤器移位、继发血栓导致下腔静脉闭塞以及DVT复发等并发症,故限制了其推广;可回收滤器,其优势在于既可作为永久性滤器长期置于体内,也可作为非永久性滤器取出。但其缺点在于作为非永久性滤器在体内放置的时间窗较短,一般仅为2周,时间过长因倒钩引发内皮化问题使滤器与血管壁粘合成一体而不易取出,国内外临床资料显示能被成功取出的可回收滤器不足30%,绝大多数留在体内,从而使可选择滤器的优势没有突显。并且其取出需要更加复杂的操作技术和额外的器材,使治疗成本增加。
目前,过滤器回收管上的倒钩结构较为简单,只有一个回收钩,抓捕器在抓捕时,需要从特定的方向勾住回收钩。而现有的抓捕器只能根据过滤器的回收钩设置方向来从患者的血管内进行回收,而实际情况会出现,预先植入的过滤器回收钩位置与方向与医生期望的取出位置与方向不匹配的情况,这时,医生不得不按照原先植入的过滤器方向进行回收,这对滤器回收的抓捕难度提高,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滤器双向回收抓捕器,不管患者血管内的过滤器回收钩朝向方向如何,它都能够使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期望的取出方向对过滤器进行抓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静脉滤器双向回收抓捕器,包括导管轴、导丝、圈套器以及制动器;
所述导管轴两端分别为伸入端与连接端,导管轴内部设有通道,位于导管轴伸入端的导管轴内壁上固定有销轴,导管轴的轴体侧面设有开口;
所述制动器包括手柄、制动轮以及转轴,导管轴连接端与手柄连接,制动轮安装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固定在手柄上;
所述导丝环绕在销轴与转轴之间,导丝上连接有圈套器,制动轮控制转轴转动带动导丝上的圈套器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导管轴伸入端端部呈锥形。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导管轴优选为弹性导管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设计一种静脉滤器双向回收抓捕器,不管患者血管内的过滤器回收钩朝向方向如何,都能够使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期望的取出方向对过滤器进行抓捕,预先植入的过滤器回收钩位置与方向与医生期望的取出位置与方向不匹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过滤器进行抓捕回收,使滤器回收的抓捕难度降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未经王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学速记视频教程的录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