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1426.3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7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康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22 | 分类号: | G07C9/22;G07C9/27;G07C9/37;G07C9/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智能 系统 | ||
1.一种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5G通信模块,智能安防系统通过5G通信模块与小区门禁系统通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模块、查询模块、判断模块、通行码生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统计模块和位置检测模块;
采集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接单信号时采集外卖平台中接单的订单信息,所述订单信息包括用户地址信息、用户身份信息和外卖员身份信息;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地址信息,查询用户所在小区的出入要求;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出入要求判断用户所在小区是否允许外卖员进入,若允许,则判断用户所在小区出入是否需要通过门禁系统,若需要,则触发通行码生成模块生成临时通行码;其中临时通行码验证包括三种验证模式分别为:一级临时通行码验证、二级临时通行码验证和三级临时通行码验证;
三级临时通行码验证,包括:
S1、识别通行码,获取通行码包含的用户地址信息、用户身份信息和外卖员身份信息;
S2、判断用户地址信息是否为本小区地址,若用户地址信息为本小区地址,则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为本小区住户,若用户为本小区住户,则打开门禁系统,并获取外卖员身份证号;
通行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地址信息、用户身份信息和外卖员身份信息生成临时通行码,并推送,还通过5G通信模块发送给对应小区的门禁系统;
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外卖员位置信息;
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外卖员位置信息,判断外卖员当前位置与用户地址之间的距离是否等于小于预设距离,若小于,则触发通行码生成模块将生成的临时通行码推送;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外卖员出入小区的次数;
判断模块,还用于当外卖员进行临时通行码验证时,根据统计外卖员出入小区的次数,判断该外卖员是否为第一次进入本小区,若为该外卖员为第一次进入本小区,则触发门禁系统启动三级临时通行码验证;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采集小区出入人员面部信息,判断小区出入人员是否为本小区人员,若不为本小区人员,则触发门禁系统关闭并启动临时通行码验证,外卖员通过临时通行码验证,打开门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级临时通行码验证,包括:
S1、识别通行码,获取通行码包含的用户地址信息、用户身份信息和外卖员身份信息;
S2、判断用户地址信息是否为本小区地址,若用户地址信息为本小区地址,则打开门禁系统;
二级临时通行码验证,包括:
S1、识别通行码,获取通行码包含的用户地址信息、用户身份信息和外卖员身份信息;
S2、判断用户地址信息是否为本小区地址,若用户地址信息为本小区地址,则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为本小区住户,若用户为本小区住户,则打开门禁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行码检测模块和通行码无效模块;
所述通行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外卖员正在配送的订单中的未使用的临时通行码,并将用户地址信息为同一小区的临时通行码归为同一组临时通行码;
所述通行码无效模块,用于检测同一组临时通行码中,是否存在已进行识别的临时通行码,若存在则无效同一组临时通行码中其他临时通行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模块和预警模块;
所述计时模块,用于从外卖员使用临时通行码打开门禁时开始计时,即记录外卖员在小区内的停留时间,且当外卖员再次使用临时通行码打开门禁时停止计时,并无效临时通行码;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外卖员在小区内的停留时间是否大于预设停留时间,若大于预设停留时间,则触发预警模块预警;
所述预警模块,用于预警存在外卖员停留时间超过预设停留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停留时间由基础停留时间和自动累加停留时间组成,所述基础停留时间为预设的外卖员进入小区配送一个订单所需的时间,所述自动累加停留时间为根据当前外卖员正在配送的订单中用户地址信息为该小区的其他订单的个数累加的基础停留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4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