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限界测量装置及轨道限界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423.X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2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明;杨征;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马德胜 |
地址: | 442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限界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限界测量装置,其包括基座、立柱、测距装置及移动装置,所述立柱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所述测距装置安装于所述立柱上用以测量轨道限界,所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能带动所述基座沿所述轨道移动。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限界测量方法,其采用了所述轨道限界测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轨道限界测量装置及轨道限界测量方法的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以有效指导工人现场施工安装作业,满足轨道限界检测控制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测量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限界测量装置及轨道限界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加快流动,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轨道交通因运距长、运量大、运输快捷舒适、经济便利、运输效率高、安全正点、污染小等特点成为大众化交通运输工具,轨道交通建设的规模、数量、速度飞速扩张,得到快速发展。
为了保证列车高速、智能、安全运行要求,一切服务于轨道的建筑物、设施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的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轨道的安全限界以内,确保安全行车万无一失。这就要求在轨道施工过程中,快速测量、检测混凝土结构、接触网支柱、防护栏或声屏障、疏散平台、轨旁设备、支架、管线位置,控制基于轨道的偏距、高程等参数,保证设备处于安全限界以外,正常运转。
轨道边界、边距,检测根据对象、不同检测阶段,主要分为测量仪器检测和地铁车辆限界检测车。施工阶段主要采用测量仪器检测,通过全站仪或断面检测仪对已完成混凝土结构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转换为相对于轨道中线的偏差,通过与设计或理论位置、限界值相比判断是否超限或满足标准,由于轨道铺设存在允许施工误差,后期还需再次检测。轨道铺设精调完成后,根据限界坐标制作门式检测模板,安装在轨道车上标定的位置,对最小限界进行检测,根据设备是否报警,判断是否侵入限界,显示超限位置。
上述限界测量、检测方法使用的设备昂贵,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测量方法复杂,使用成本高,对施工干扰大,不能及时有效指导施工。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部分的轨旁设施尺寸需根据构造物相对中线的偏差与车辆限界定制或控制,地铁车辆限界检测车不具备此功能;测量仪器检测对工作环境通视条件要求较高,设施线缆极易形成干扰,同时测量数据需通过专业处理,不能达到可见得即可得的效果,不方便安装施工和现场判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轨道限界进行测量的设备,成本高、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测量方法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轨道限界测量装置。
一种轨道限界测量装置,其包括:
基座;
立柱,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
测距装置,安装于所述立柱上,用以测量轨道限界;
移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能带动所述基座沿所述轨道移动。
优选的,所述轨道限界测量装置还包括:
中线保持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以限制所述基座两端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端;
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
所述中线保持装置包括:
挡板,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滚轮一侧;
中线保持系统,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滚轮一侧;
当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轨道上时,所述挡板与所述中线保持系统分别对应抵接于所述轨道的两股钢轨内侧。
优选的,所述中线保持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4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