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侧板胶粘剂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322.2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洪立秋;洪淑真;梁尚章;罗建平;洪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安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7/00 | 分类号: | C09J167/00;C09J16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胶粘剂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侧板胶粘剂配方,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饱和聚酯树脂20‑39%、酚醛树脂4‑16%、碳酸钙5‑18%、氢氧化铝8‑15%、固化剂0.5‑1.2%和二甲苯溶剂10.8‑62.5%,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材料加入搅拌锅混合、研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传统的聚氨酯胶粘剂,本发明通过优化配方、配比,大幅度增加聚氨酯胶粘剂的粘接力,即使未清洗铝板表面存在油污等杂物,本发明具有1.2N/mm的剥离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侧板胶粘剂配方。
背景技术
聚氨酯胶粘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分为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两大类。多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含有异氰基(-NCO)和氨基甲酸酯基(-NH-COO-),故聚氨酯胶粘剂表现出高度的活性与极性。与含有活泼氢的基材,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
聚氨酯胶粘剂和金属粘接原理:(一)金属、玻璃等物质表面张力很高,属于高能表面,在聚氨酯胶粘剂固化物中含有内聚能较高的氨酯键和脲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粘接面上聚集,形成高表面张力胶粘层;(二)金属表面一般存在着吸附水(即使经过打磨处理的金属表面也存在微量的吸附水或金属氧化物水合物),-NCO与水反应生成的脲键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由于氢键而螯合形成酰脲—金属氧化物络合物,-NCO基团还能与金属水合物形成共价键等;
由于存在上述两点,聚氨酯胶粘剂能和金属很好地粘接,但未清洗铝板表面存在油污等杂物,阻碍了聚氨酯胶粘剂和金属表面的接触,进而降低了剥离强度,使剥离强度未达到0.8N/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油污等杂物对聚氨酯胶粘剂和金属表面接触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优化配方配比,大幅度增加聚氨酯胶粘剂的粘接力,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侧板胶粘剂配方,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饱和聚酯树脂 20-39%、酚醛树脂4-16%、碳酸钙5-18%、氢氧化铝8-15%、固化剂0.5-1.2%和二甲苯溶剂10.8-62.5%,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材料加入搅拌锅混合、研磨。
优选的,所述饱和聚酯树脂包括: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110、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500和东洋纺饱和聚酯树脂GK-250与东洋纺饱和聚酯树脂240中的任一种饱和聚酯树脂。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科思创N3390。
优选的,所述东洋纺饱和聚酯树脂GK-250和东洋纺饱和聚酯树脂240取任一种。
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中搅拌、研磨后液体颗粒的粒径小于5um。
一种锂电池侧板胶粘剂配方,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东洋纺饱和聚酯树脂GK-250 9%,酚醛树脂6%,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110 11%,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500 9%,碳酸钙12%,氢氧化铝8%,科思创N3390 0.8%,二甲苯溶剂44.2%。
一种锂电池侧板胶粘剂配方,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东洋纺饱和聚酯树脂GK-250 14%,酚醛树脂11%,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110 9%,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50011%,碳酸钙8%,氢氧化铝15%,科思创N3390 0.8%,二甲苯溶剂 31.2%。
一种锂电池侧板胶粘剂配方,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东洋纺饱和聚酯树脂2406%,酚醛树脂12%,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110 10%,SKYBON饱和聚酯树脂ES500 12%,碳酸钙15%,氢氧化铝11%,科思创N3390 1%,二甲苯溶剂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安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安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