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附着纳米银复合阳离子环氧树脂抗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283.6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薛柯;樊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14;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地址: | 4014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着 纳米 复合 阳离子 环氧树脂 抗菌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附着纳米银复合阳离子环氧树脂抗菌涂料及制备方法,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制成:0.01%‑0.05%的纳米银母液、20%‑60%的阳离子环氧树脂、0.01%‑1%的2‑巯基咪唑、10%‑20%的环氧固化剂;纳米银母液由1%‑5%的纳米二氧化硅、0.01%‑1%的硝酸银、0.01‑1%的柠檬酸钠、0.01‑0.5%的抗坏血酸制成;本发明通过用Ag负载二氧化硅,减少了银的用量,增加Ag的比表面积,有助于提升抗菌效果,同时利用了带有环氧基团和季铵盐阳离子的阳离子环氧树脂,由于季铵盐阳离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涂料的抗菌效果,并通过环氧基团参与固化剂聚合,加之季铵盐阳离子与纳米银能够形成一定的弱键和作用,增加了纳米银的附着力;可以保证抗菌涂料抗菌的持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附着纳米银复合阳离子环氧树脂抗菌涂料。
背景技术
受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影响,人们对生活卫生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重视。自疫情以来,各类带有“抗菌”、“消毒”的产品备受欢迎,涂料领域也不例外,抗菌涂料在未来的涂料市场有着绝对的占比。抗菌涂料主要应用于医院、学校、机场、车站、餐厅、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可以有效的降低公共场所的交叉感染和接触感染几率。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抗菌涂料存在抗菌效果差、抗菌持续作用短等问题。
CN106366782A公开的一种水性抗菌木器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专利申请具体公开了一种水性抗菌木器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水性抗菌木器漆由5~20%改性纳米勃姆石浆料、0.2~1%改性纳米银溶液、40~65%去离子水、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10%甲基丙烯酸甲酯、0.05~0.15%过硫酸铵、3~8%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5%丙烯酸羟乙酯、0.5~1%丙烯酸、9~20%苯乙烯、5.5~10%丙烯酸丁酯、0.25~0.5%过硫酸钾、0.1~0.2%消泡剂、0.4~0.6%增稠剂和2~5%成膜助剂为原料制备得到,该专利申请公开的水性抗菌木器漆,通过改性纳米勃姆石浆料和改性纳米银溶液的加入,得到稳定性、漆膜表面硬度和抗菌性能优异的水性抗菌木器漆。但是该类涂料仍然没有解决抗菌持续时间短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仍致力于开发一种提高抗菌时效性的抗菌涂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涂料,该抗菌涂料具有较好的附着力,不但具有极好的抗菌性,可有效杀死百分之九十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同时本发明的抗菌涂料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可以有效提高抗菌涂料的有效抗菌时间,保证抗菌的时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附着纳米银复合阳离子环氧树脂抗菌涂料,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制成:1%-5%的纳米银母液、20%-60%的阳离子环氧树脂、0.01%-1%的2-巯基咪唑、10%-20%的环氧固化剂;
其中,所述纳米银母液由1%-5%的纳米二氧化硅、0.01%-1%的硝酸银、0.01-1%的柠檬酸钠、0.01-0.5%的抗坏血酸制成。
更为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增加附着力,所述0.01%-1%的2-巯基咪唑可替换为0.01%-1%的八-(6-巯基-6-去氧)-γ-环糊精。
更为优选的,为了提高纳米银附着在二氧化硅颗粒上的附着力,所述0.01%-1%的2-巯基咪唑可替换为0.01%-0.5%的16-巯基十六酸和0.01%-1%的硅烷偶联剂KH560。
一种高附着纳米银复合阳离子环氧树脂抗菌涂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在第一个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然后依次加入1%-5%的纳米二氧化硅、0.01%-1%的硝酸银、0.01%-1%的柠檬酸钠、0.01%-0.5%抗坏血酸;在常温下,搅拌均匀,得到以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了银的纳米银母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