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流道多喷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103.4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5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国;周宏伟;林武;曾剑琴;刘国林;邓世欣;饶宾期;李斌斌;方沉稳;章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42 | 分类号: | B29C44/42;B29C4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流道多 喷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流道多喷嘴装置,包括:注射机、多喷嘴部件、前模板和无流道模具;多喷嘴部件包括多个喷嘴,多喷嘴部件与所述注射机连接,注射机用于向多个喷嘴注射模塑材料和超临界流体混合的材料;前模板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无流道模具内部设有模腔以及与模腔相通的多个第二通孔;多个喷嘴穿过多个第一通孔与所述多个第二通孔配合安装;通过控制所述喷嘴的开启或关闭使所述模塑材料和超临界流体混合的材料进入至所述模腔中或停止进入至所述模腔中。本发明取消了热流道,由喷嘴直接与模腔相通,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流道多喷嘴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注塑生产加工过程中,应用微发泡技术,能够在注塑成型的塑料内部形成细小的气泡结构,在注塑同厚度的制品,且影响性能不大条件下,能够节约三成左右的原料,所以微发泡注塑具有良好的应用市场和经济效益。
微发泡成型可分成三个阶段:首先,将超临界流体(CO2或N2)溶解到热融胶中形成单相溶体,并在一定的恒定压力下保持下来;然后,通过开关式射嘴将单相溶体射入温度和压力较低的无流道模具型腔中,形成微发泡产品。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引发分子的不稳定性,从而在制品中形成大量的气泡核,这些气泡核逐渐长大生成微小的孔洞。
但在微发泡注塑过程中,当压力降低的瞬间,超临界流体形成的气核就开始发泡长大。而传统的注塑机喷嘴单一和模具内部设置热流道的原因,当打开喷嘴的一瞬间,混在原料中的气核就开始长大了,由于要流经热流道,就会导致发泡过渡,最后制品内部形成的泡孔过大,破坏内部结构。
在进行多色注塑时,现有的注塑工艺方法主要是平行式注塑和垂直式注塑,平行式注塑是在完成第一色注塑后,将模具旋转180度,由另一个注射装置完成第二色注塑,垂直式注塑是将两个注塑螺杆垂直分布,分别从两个浇口注入,不论是平行式还是垂直式,都存在结构复杂,空间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对模具的设计要求高,对应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流道多喷嘴装置,取代了常规注塑过程无流道模具中所需的热流道,并且采用多个喷嘴和多个料筒进行注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流道多喷嘴装置,包括:注射机、多喷嘴部件、前模板和无流道模具;
所述多喷嘴部件包括多个喷嘴,所述多喷嘴部件与所述注射机连接,所述注射机通过多个喷嘴将模塑材料和超临界流体混合的材料注射填充至模具中;
所述前模板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无流道模具设有模腔和与所述模腔相通的多个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所述多个喷嘴穿过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与所述多个第二通孔配合安装;通过控制所述喷嘴的开启或关闭使所述模塑材料和超临界流体混合的材料进入至所述模腔中或停止进入至所述模腔中。
优选的,每个喷嘴包括喷嘴流道、针阀阀针、针阀油缸和接近开关;所述针阀阀针安装在所述喷嘴流道的内部,所述喷嘴流道接入所述第二通孔后由所述针阀阀针控制与所述模腔连通与断开;所述针阀油缸安装在所述针阀阀针的尾部,所述针阀油缸控制所述针阀阀针的轴向运动;所述接近开关用于感应所述针阀阀针前进终止位置以及后退终止位置。
优选的,所述注射机包括螺杆、料筒、注射装置和注气装置;所述料筒内部有熔融状态的模塑材料,所述注气装置向所述料筒注入超临界流体,所述螺杆在所述料筒内部将所述模塑材料和超临界流体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材料;所述注射装置将所述混合材料注入到所述多个喷嘴中。
优选的,所述多喷嘴部件还包括主流板、分流杆,所述主流板上设置分流口,所述分流口与所述分流杆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分流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料筒上还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分流杆上也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料筒与所述分流杆的流通与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