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室内空间可变分隔模块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0795.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纪未龙;蔡立彬;仇才东;潘芷萱;郑巍;李鸿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1/343;H02J7/00;H02J50/90;G08B17/1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3 | 代理人: | 车超平;王琰 |
地址: | 201701 上海市青浦区外***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室内空间 可变 分隔 模块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室内空间可变分隔模块及其使用方法,应用于可变户型,室内部分不包括结构柱、结构墙,可变户型包括移动分隔单元和无线充电单元,移动分隔单元的高度与可变户型的室内部分的高度相同在获取位置移动指令的情况下,在室内部分进行移动;无线充电单元设置于室内部分的墙体,在获取唤醒指令的情况下,对移动分隔单元进行无线充电。其优点在于,使用移动分隔单元代替传统建筑墙体,避免墙体拆改,室内硬装无硬性损伤,不存在改造污染,具有墙体、家具双重功能,减少常规墙体,增加室内可用空间;采用无线充电单元对移动分隔单元进行无线充电,无须在室内天花板吊装带电导轨,提高了安全性能;移动分隔单元可以在室内进行移动,简单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户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室内空间可变分隔模块、使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些市场调查显示,很多购房者在购房前不能确定未来家庭结构,因此,随着家庭人口的变化,会对现有房屋的户型的改变有较大需求,即需要改变房屋空间、功能间数量,以适应家庭成员数量变化以及亲朋访客产生的入住需求。为了解决居住空间难以变化的问题,一些开发商推出了可变户型,从而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
一般而言,可变户型包括以下几种:
1)减少室内一次结构墙体,通过轻钢龙骨墙体/砌块墙体作为分隔墙体,可以通过二次装修改变户型,参见如图1;
2)将传统家具(例如收纳柜、屏风等)替代墙体进行分隔,通过移动传统家具的位置改变户型,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2020598904.X(可变极小户型);
3)利用带导轨的家具替代墙体分隔,通过在预设路线上埋设导轨引导家具移动来改变户型,参见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710868204.0(导向取电机构及可移动家具)。
然而,上述三种可变户型均存在缺陷。对于1)而言,如图2a~2c所示,需要二次装修才能改变户型,即通过移除现有分隔墙体,并重新建造分隔墙体,费时费力,且二次装修成本高昂,难易推广应用。对于2)而言,需要通过人力推动传统家具以移动传统家具,耗时耗力,且在移动传统家具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倾倒、破损、危害人身安全的问题。对于3)而言,需要在地面或天花板位置安装导轨,由于导轨外露,影响室内美观,且容易出现磕碰、故障等问题;此外,导轨存在路线固定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更多需求;此外,导轨的线路也存在外露、漏电等安全隐患。
关于可变空间的难点,其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a.建筑内的结构柱、结构墙是影响可变空间的最大因素,由于结构柱、结构墙是不可改变的,从而影响了可变户型的设计;然而,较少的结构柱、结构墙会对建筑的设计造成极大挑战;一般而言,对于减少结构柱、结构墙的建筑来说,梁高会加大或者板加厚,需要额外的钢筋混凝土,导致施工成本大幅度提高;这种结构的限制会影响到建筑设计;
b.交付住宅大部分为精装修房,轻钢龙骨墙体必须施工完成并进行交付;若后期主要要改变户型,需要拆改轻钢龙骨墙体,存在二次改造污染,装修期间不能入住等问题;
c.即便采用各种传统柜体作为空间分隔,由于传统柜体重量大、难移动,无法实现空间灵活可变。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轻钢龙骨墙体需要二次拆改、传统柜体难以移动、带导轨家具易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室内空间可变分隔模块、使用方法、设备及计算机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轻钢龙骨墙体需要二次拆改、传统柜体难以移动、带导轨家具易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室内空间可变分隔模块,应用于可变户型,所述可变户型的室内部分不包括结构柱、结构墙,所述可变分隔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0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