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0393.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华;刘鑫鑫;吴玉程;秦永强;常伟杰;杨海东;唐火红;张聚臣;张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9/1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毛姗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圆筒 加工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X轴运动机构(1)、Y轴运动机构(2)、Z轴运动机构(3)、工件装夹机构(4)和电极运动机构(5);所述X轴运动机构(1)用于驱动工件装夹机构(4)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Y轴运动机构(2)用于驱动工件装夹机构(4)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Z轴运动机构(3)用于驱动电极运动机构(5)沿Z轴方向移动;
所述工件装夹机构(4)包括加工池(41)和中心杆(42),所述加工池(41)上转动设置有三爪卡盘(43)和顶尖组件(44),所述三爪卡盘(43)和顶尖组件(44)用于装夹中心杆(42),所述三爪卡盘(43)由第一电机(45)驱动旋转,所述中心杆(42)上设置有两个三爪端盖(46),所述薄壁圆筒(8)套设在中心杆(42)上,两个所述三爪端盖(46)位于薄壁圆筒(8)的两端,所述三爪端盖(46)胀紧在薄壁圆筒(8)内;
所述电极运动机构(5)包括支架(51)和工具电极(52),所述工具电极(52)通过第四轴承支座(54)转动设置在支架(51)上,所述工具电极(52)由第二电机(55)驱动旋转,所述工具电极(52)和薄壁圆筒(8)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工具电极(52)和薄壁圆筒(8)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工具电极(52)上设置有若干球状放电凸起(53),若干所述放电凸起(53)的分布与薄壁圆筒(8)待加工群孔的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爪端盖(46)逐渐向薄壁圆筒(8)收缩,所述三爪端盖(46)与中心杆(4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杆(42)上具有用于限位三爪端盖(46)的轴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尖组件(44)包括顶尖(441)、顶尖套(442)和手轮(443),所述手轮(443)与顶尖(441)固定连接,所述顶尖套(442)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加工池(41)上,所述顶尖(441)与顶尖套(442)螺纹连接,所述顶尖(441)和顶尖套(442)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4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55)通过带传动(56)驱动工具电极(52)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电极(52)和薄壁圆筒(8)的直径相等,所述工具电极(52)和薄壁圆筒(8)的转速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还包括底座(6),所述X轴运动机构(1)和Z轴运动机构(3)均设置在底座(6)上,所述Z轴运动机构(3)位于X轴运动机构(1)的侧方,所述X轴运动机构(1)、Y轴运动机构(2)和工件装夹机构(4)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运动机构(1)包括第一丝杠(11)、第一螺母(12)、第一导轨(13)、第一滑块(14)和第一滑台(15),所述第一丝杠(11)通过第一轴承支座(16)转动设置在底座(6)上,所述第一导轨(13)固定设置在底座(6)上,所述第一丝杠(11)由第三电机(17)驱动旋转,所述第一螺母(12)和第一滑块(14)均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台(15)的底部,所述第一螺母(12)与第一丝杠(11)配合,所述第一滑块(14)沿第一导轨(13)滑动设置,所述Y轴运动机构(2)设置在第一滑台(1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壁圆筒群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运动机构(2)包括第二丝杠(21)、第二螺母(22)、第二导轨(23)和第二滑块(24),所述第二丝杠(21)通过第二轴承支座(25)转动设置在第一滑台(15)上,所述第二导轨(23)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台(15)上,所述第二丝杠(21)由第四电机(26)驱动旋转,所述第二螺母(22)和第二滑块(24)均固定设置在加工池(41)的底部,所述第二螺母(22)与第二丝杠(21)配合,所述第二滑块(24)沿第二导轨(23)滑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03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光互补薄膜太阳能路灯
- 下一篇:一种双芯复合音响电缆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