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低能耗的耐高温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0007.8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卢雄威;岑昌丽;蔡水冬;孟怡楠;张银华;史襄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K13/04;C08K7/00;C08K3/22;C08K7/26;C09K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赤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2 | 代理人: | 龚素琴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降低 能耗 耐高温 导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低能耗的耐高温导热硅脂,涉及热界面有机导热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导热硅脂按重量份计算,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添加物50~90份,硅油10~50份,其中,所述添加物为氧化锌、氧化铝、白炭黑的混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导热硅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氧化铝、氧化锌和白炭黑进行有效复配作为添加物的基本组成,导热粉体与硅油的配合中形成良好的粉体传热结构,具有导热率高且可长时间耐高温,触变好,油离度和挥发性低,应用在空气能热水器中,保持长时间工作,不爬油,有效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另外,该导热硅脂使用原料简单,制备工艺简易,经济化效益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界面有机导热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低能耗的耐高温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面临的严峻挑战下,在家电如空调、微波炉、热水器等在重视环保的同时也要达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效果。其中空气能热水器吸收环境中的低温热量,经过压缩机压缩转化为高温热能起到加热水温的作用,整个工作过程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保证热水器正常工作。
其中,导热硅脂的应用可以加快空气中的热传导,从而加快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效率,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空气能热水器所需导热硅脂应具有耐高温、低挥发、低渗油率的特点。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导热硅脂,无法同时做到耐高温、低挥发、低渗油率之间的平衡,当挥发性较低时,渗油率较高,而当挥发性较高时,则渗油率较低,因此,急需一种既具有低挥发,又具有低渗油率的导热硅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降低能耗的耐高温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降低能耗的耐高温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按重量份计算,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添加物50~90份,硅油10~50份,其中,所述添加物为氧化锌、氧化铝、白炭黑的混合物。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添加物为80份,硅油为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物中,按重量份计算,所述氧化铝40~80份,氧化锌10~30份,白炭黑0.1~2份。
更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铝、氧化锌、白炭黑的重量比为30:10:0.8。
更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铝为角型氧化铝,氧化铝的粒径为0.1~20μm;氧化锌的粒径为0.1~10μm;白炭黑为气相白炭黑,纯度≥99.8%,比表面积为100~300m2/g。
作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硅油为粘度不同的二甲基硅油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且所述硅油在常温下粘度为1000~20000cSt。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具有降低能耗的耐高温导热硅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比称取氧化铝、氧化锌、白炭黑和硅油,然后将氧化铝、白炭黑和硅油装入动混搅拌机中搅拌40min,再加入氧化锌继续抽真空搅拌30min,即得最终硅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但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而且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低的油离度和挥发份、完全满足客户对导热、耐热、稳定性的过性能方面的要求;此外本发明生产工序简单、设用设备单一,成本低,符合环保需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化生产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降低能耗的耐高温导热硅脂的制备,其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为:添加物50份,硅油50份,其中,添加物的组成成分为氧化锌、氧化铝、白炭黑。在该添加物中,按重量份计算,氧化铝60份,氧化锌20份,白炭黑1.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0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