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9832.6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嘉;袁兴中;高磊;张森林;周斌;游奉溢;张照亮;胡敏;尹渊;刘杨靖;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区下中渡口***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塘小微 湿地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塘系统,根据山地地形自上而下布局梯塘和沟渠,具体方法为:
1)在山地的上部开挖蓄水塘(1)作为场地补充水源,并在蓄水塘(1)以下沿蓄水塘(1)的等高线开挖多个大小不一且形态各异的梯级塘(2),其中,每个梯级塘(2)既是一个蓄水结构,也是一个排水单元;
2)沿着多个梯级塘(2)的一侧或两侧开挖深度为0.5-1.5m的排洪沟(3),并在蓄水塘(1)、多个梯级塘(2)、排洪沟(3)之间采用自然沟渠(4)或PVC暗管将其相连,使得蓄水塘(1)、多个梯级塘(2)和排洪沟(3)的整个系统水系连通,构建成完整的水系统;
S2、微地形塑造,在步骤S1中所述的多个梯级塘(2)的内部开挖深塘(5),对梯级塘(2)进行微地形塑造,提高梯级塘(2)的空间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
S3、基底设计,对蓄水塘(1)和大部分梯塘级的迎水面做防渗处理,以蓄水塘(1)和梯级塘(2)保证常年有水,同时使少部分的梯级塘(2)和排洪沟(3)自然下渗,丰富小微湿地类型,使得场地内既有常年有水的塘,又有随降雨变化或干或湿的洼地;
S4、植物种植,选择挺水植物种植于梯级塘(2)的浅水域,选择浮水植物种植于梯级塘(2)的塘中,选择沉水植物种植于梯级塘(2)的深水域,且选择的植物以低密度和自然形式种植,为植物生长预留空间,塑造自然优美的植物景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3中所述的防渗处理的方法为: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采用素土夯实蓄水塘(1)和大部分梯塘级的迎水面,并铺设防渗膜,然后在防渗膜顶面铺填厚度为30cm的种植土或原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3中还包括采用原土堆砌梯级塘(2)的塘梗(6),且塘梗(6)的宽度设计为0.3-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4中所述的植物种植的种植面积小于等于梯级塘(2)内水域面积的1/2,以保证梯级塘(2)内的供氧,为梯级塘(2)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1中所述的自然沟渠(4)的宽度为0.3-0.5m,深度为0.2-0.4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所述的深塘(5)的宽度为0.3-2m,深度为0.3-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8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