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7110.7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龙腾;潘远;赵瑞锋;黄伟杰;林旭;祝锦舟;黎嘉明;邸鹏宇;郭乾;王志军;周煜捷;林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旭红;吕金金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区 数据 自动 同步 配置 方法 终端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后端服务器的访问域名配置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地址,并将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的代理域名配置为所述后端服务器;
根据Nginx技术为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缓存程序,并设定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的压缩程序;
根据ssl协议为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设定ssl证书文件和ssl缓存,并通过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对客户端的IP地址连接数和请求数的限制;
根据ngx_lua模块实现基于IP地址的灰度发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Nginx技术为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缓存程序,包括定义代理缓存路径和名称,且为不同的服务应答设定相应的缓存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的压缩程序,包括定义最小压缩文件的大小、压缩的级别以及压缩文件的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ssl协议为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设定ssl证书文件和ssl缓存,还包括设定HTTPS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对客户端的IP地址连接数和请求数的限制,包括设定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向所述客户端传输的最大速率,当所述最大速率为0时不限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对客户端的IP地址连接数和请求数的限制,包括设定不限速传输的响应数据值,当超过所述不限速传输的响应值时开始限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对客户端的IP地址连接数和请求数的限制,包括定义第一数据区,所述第一数据区包括请求信息和请求频率的限制条件;定义第二数据区,所述第二数据区包括会话状态信息和并发连接数的限制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ngx_lua模块实现基于IP地址的灰度发布,具体为:
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发起访问请求,获取所述后端服务器最新版本信息;
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访问请求,识别所述访问请求的来源IP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判断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是否包括在地址组中,若是,则返回新版本信息,所述客户端得到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返回的所述新版本信息,执行版本更新操作;若否,则返回原版本信息,所述客户端得到所述反向代理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原版本信息则继续启动运行应用。
9.一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跨区数据自动同步的配置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71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球心动作结构
- 下一篇:一种烧结料层透气性在线判断计算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