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7004.9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慧生;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丞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1069 | 分类号: | H01M8/1069;H01M8/1041;H01M8/1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得民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79 | 代理人: | 张素华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型含氟 复合 电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在一特种不含离型剂的离型膜的单面用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溶液或含氟离子交换树脂溶液流延涂覆亲润;
第二步,在涂覆的树脂溶液上覆上微孔增强薄膜,使在所述离型膜上已涂覆的所述树脂溶液与已覆上的所述微孔增强膜充分亲润,得到复合膜;
第三步,烘干第二步所得所述复合膜;
第四步,在所述复合膜的所述微孔增强膜上表面再进行树脂溶液流延涂覆,使所述树脂溶液流延涂覆与已覆上的所述微孔增强膜充分亲润,得到复合膜;
第五步,烘干第四步所得所述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所得复合膜的所述微孔增强膜上再进行所述树脂溶液涂覆,让所述微孔增强膜的上、下双面与树脂溶液一起充分亲润填充形成复合薄膜,再将所有材料一次性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步所得复合膜上,至少重复一次所述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被所述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溶液或含氟离子交换树脂溶液填充的空隙体积至少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被所述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溶液或含氟离子交换树脂溶液填充的空隙体积至少为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与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的干重量比为5:95~40:6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与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的干重量比为10:90~30: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种离型膜的成分选用含双酚A为主成分的工程塑料或含六氟二甲基双酚A为主成份的工程塑料;其中所述含双酚A为主成分的工程塑料为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且其重量比大于50%;所述含六氟二甲基双酚A为主成份的工程塑料为与含六氟二甲基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且其重量比大于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树脂、聚环氧树脂或其混合共聚物之一;所述六氟二甲基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树脂、聚环氧树脂或其混合共聚物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增强型含氟复合膜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溶液或含氟离子交换树脂溶液混入一种或多种的金属纳米粉、金属氧化物纳米粉、碳粉、石墨粉、石墨烯、稀有金属粉,其总重量不超过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的干重的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丞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丞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70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省市级公路费用计算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牛皮癣的翡翠玉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