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6483.2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9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邵苏杰;钟成;吴跃斌;路鹏程;郑俊韬;李易;郭少勇;陆阳;白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08;H04W72/12;H04B7/0452;H04W2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马瑞 |
地址: | 1008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通信 业务 承载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触发帧机制获取支持资源单元RU分配以及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的先导条件信息;所述先导条件信息为缓存状态反馈BSR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得到的所述先导条件信息判别接入终端业务类型;基于终端业务类型选择采用预设的静态资源分配模式或预设的动态资源分配模式进行承载资源分配以满足电力通信多业务的并发传输需求。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提高信道资源利用率与提升安全性的同时满足电力通信多业务传输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通信业务传输速率和业务多样性的需求逐渐增强,以及便携式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有限的无线资源与多种多样的电力通信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接入网则具有低开销、易部署以及高带宽的特点,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近年来IEEE 802.11委员会发布了802.11ax协议,其作为第六代Wi-Fi协议被称为Wi-Fi6。相比于其上一代协议802.11ac,能够运行在2.4g以及5g频段上,采用了将传输带宽划分为多个子信道的OFDMA(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技术,支持8*8的上下行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同时采用WPA3协议取代现已不安全的WPA2协议,并且借鉴了802.11h中的TWT(Target Wake Time,目标唤醒时间)节能机制优化了能耗,具有速度更快、延迟更低、容量更大、更安全、更节能等优势,旨在复杂的多终端重叠的场景下,能够保证多设备同时高速传输。现阶段Wi-Fi6与5G技术相辅相成,考虑到5G的高成本以及穿透性弱的问题,Wi-Fi6技术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应用于高速有效低成本的电力通信区域无线接入网场景。802.11ax协议中基于OFDMA以及MU-MIMO技术的多天线多信道机制使得资源分配过程更加复杂。可以预见802.11ax协议的传输一定是多业务并发状态,能够将不同信道分配给不同用户并承载不同业务。如何基于802.11ax协议中多天线多信道的资源分配机制完成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需求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综合现有的802.11ax无线资源分配调度机制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如下缺陷:如并未考虑用户业务与资源块的映射关系,仅提出了在不同带宽下的特定资源单元资源分配实例,为允许具有可变OFDMA分配尺寸的灵活资源块分配提供了技术基础;如需要统计客户端传输数据量,增加相应的时延,整体难以满足低时延需求;并且对于存在大量数据传输任务时,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资源受限,影响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等等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包括:
S1、基于触发帧机制获取支持资源单元RU分配以及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的先导条件信息;所述先导条件信息为缓存状态反馈BSR和信道状态信息CSI;
S2、基于得到的所述先导条件信息判别接入终端业务类型;
S3、基于终端业务类型选择采用预设的静态资源分配模式或预设的动态资源分配模式进行承载资源分配以满足电力通信多业务的并发传输需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
S4、监测步骤S3中所分配的资源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持续满足传输需求;若不满足,则重复步骤S1、步骤S2和步骤S3进行承载资源再分配直至满足电力通信多业务的并发传输需求。
进一步地,基于触发帧机制获取支持资源单元RU分配以及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的先导条件信息,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邮电大学;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4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