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6022.5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2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喻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阿特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04;A41D31/30;D04H3/007;D04H3/14;D04H1/541;D04H1/56;D01F6/46;D01F1/10;D01F8/06;D01F8/14;D01F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力 防护 口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具体涉及防护口罩技术领域,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于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包括口罩本体为三层结构形成层叠状,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低阻熔喷无纺布层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包括以下原料:聚丙烯、改性驻极母粒、偶联剂、硬脂酸锌,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包括以下原料:改性聚丙烯、聚乳酸、驻极剂、聚酰亚胺和竹炭纤维。本发明有利于佩戴者获得最新鲜的空气和氧气,泄漏率较小,使得颗粒物过滤效果和细菌过滤效果增加,降低泄漏率能够防止秋冬季使用时人们呼出的热气导致眼睛发雾影响视线,从而提高人们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口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次性口罩是指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其一般是用两层28克无纺布面料制作,鼻梁处采用环保型全塑条,不含任何金属,佩戴透气、舒适。适合在电子类工厂、餐饮服务业、医院、日常生活等场景使用。随着近些年来大气污染加重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出门开始习惯带一次性无纺布口罩。
而现有的无纺布一次性口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阻力较大的问题,佩戴口罩后人体肺部呼出的二氧化碳残留在口罩与面部之间,被重新吸入肺部,让佩戴者感觉闷气,舒适感差,肺功能较弱的老人、儿童和病人佩戴高阻力口罩后,明显影响氧气吸入量,危害身体健康,而且泄露率增加导致过滤效果较差,人们秋冬季使用时呼出的气体泄漏导致眼镜发雾,严重影响视线,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的阻力,提高人们的佩戴口罩的舒适度,降低安全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于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包括口罩本体为三层结构形成层叠状,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低阻熔喷无纺布层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80份、改性驻极母粒1-3份、偶联剂0.2-0.8份、硬脂酸锌0.5-1.5份,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聚丙烯60-80份、聚乳酸30-50份、驻极剂5-15份、聚酰亚胺20-40份和竹炭纤维10-20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5-75份、改性驻极母粒1.5-2.5份、偶联剂0.4-0.6份、硬脂酸锌0.8-1.2份,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聚丙烯65-75份、聚乳酸35-45份、驻极剂8-12份、聚酰亚胺25-35份和竹炭纤维14-16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70份、改性驻极母粒2份、偶联剂0.5份、硬脂酸锌1份,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聚丙烯70份、聚乳酸40份、驻极剂10份、聚酰亚胺30份和竹炭纤维15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4-0.6mm,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2-0.4mm,所述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4-0.5mm,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类偶联剂或者铝酸酯类偶联剂,所述驻极剂纳米电气石粉或者纳米二氧化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改性驻极母粒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聚丙烯树脂,向聚丙烯树脂中依次加入驻极粉、相容剂、柔软剂和抗氧剂,然后进行加热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改性驻极母料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阿特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阿特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0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