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5854.5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菲涅尔 透镜 测试 设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该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包括:光源;热成像传感器,与光源分别设置于待测试的菲涅尔透镜的相对两侧,且热成像传感器、菲涅尔透镜以及光源在第一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菲涅尔透镜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热成像传感器采集光源透过菲涅尔透镜的光线形成光斑时,将面积最小且强度最大的光斑对应的菲涅尔透镜与热成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确定为菲涅尔透镜的焦距。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通过观测到的热成像传感器采集光源透过菲涅尔透镜的光线形成光斑的状态,确定菲涅尔透镜的焦距,能够有效避免菲涅尔透镜的安装误差,从而保证了热成像传感器的灵敏度,且能够直接观测到光斑信号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菲涅尔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PIR是一种红外探测器,通过感应人体发出的红外光(波长9.6μm左右)进行触发,而在PIR前方还需装设菲涅尔透镜,该菲涅尔透镜有两个作用:①聚焦作用,将人体发出的红外光进行聚焦,增强信号强度;②菲涅尔透镜有若干个焦点,可以将探测区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当人或动物进入到探测区域内会形成温度变化的信号脉冲,PIR在接收到脉冲信号时,进行触发。
其中,在安装菲涅尔透镜时,通常需要根据菲涅尔透镜的焦距控制菲涅尔透镜与PIR之间的距离,以保证PIR的感应灵敏度。然而,目前在安装菲涅尔透镜的过程中,通常只能参考菲涅尔透镜焦距的设计值对菲涅尔透镜进行安装,而如果该菲涅尔透镜的实际焦距与其设计值有误差,则会影响到PIR的感应灵敏度。且相应的安装测试仅能靠PIR有无触发进行判断,无法直接观测到成像信号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以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控制菲涅尔透镜与PIR之间的距离对其进行安装时,只能参考菲涅尔透镜焦距的设计值进行安装,而可能影响到PIR的感应灵敏度,且不能直接观测到成像信号强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其中,该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包括:光源;热成像传感器,与光源分别设置于待测试的菲涅尔透镜的相对两侧,且热成像传感器、菲涅尔透镜以及光源在第一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菲涅尔透镜或热成像传感器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热成像传感器采集光源透过菲涅尔透镜的光线形成光斑时,将面积最小且强度最大的光斑对应的菲涅尔透镜与热成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确定为菲涅尔透镜的焦距。
其中,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包括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用于设置菲涅尔透镜或热成像传感器,以带动菲涅尔透镜或热成像传感器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
其中,伸缩装置在第一方向上还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标注刻度线,以在伸缩装置带动菲涅尔透镜或热成像传感器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时,显示菲涅尔透镜与热成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其中,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支杆,支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于安装座,支杆的另一端连接光源,以支撑光源;其中,在热成像传感器位于菲涅尔透镜的焦点所在位置处时,支杆的一端绕安装座在与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上旋转,以使热成像传感器采集光源透过菲涅尔透镜的光线形成光斑,将出现有光斑对应的支杆绕安装座旋转的角度范围确定为菲涅尔透镜的感应角度。
其中,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还包括量角器,量角器正对支杆连接于安装座,用于测量支杆的一端绕安装座在与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上旋转的角度。
其中,支杆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可旋转地连接于安装座,光源连接于第二支杆远离第一支杆的一端。
其中,菲涅尔透镜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于伸缩装置和支杆,用于控制伸缩装置沿第一方向伸缩以带动菲涅尔透镜或热成像传感器沿第一方向移动,并控制支杆的一端绕安装座在与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上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5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