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的计算机主板循环式自动冷却降温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5215.9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5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雅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安蕾天荷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郭晓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计算机 主板 循环 自动 冷却 降温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的计算机主板循环式自动冷却降温机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强磁定子,所述强磁定子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线圈,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该节能环保的计算机主板循环式自动冷却降温机构,通过强磁定子带动旋转线圈转动,旋转线圈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带动旋转盘转动,旋转盘带动旋转连杆转动,旋转连杆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带动支撑连杆转动,支撑连杆带动压缩活塞位移,再通过冷却通管、冷却风扇和散热片等机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快速循环压缩对机箱进行冷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的计算机主板循环式自动冷却降温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的出现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是随着计算机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对人们也是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计算机机箱内温度过高时会造成计算机效率下降,而且风扇冷却过程中,对元器件的性能造成极大的消耗,减少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对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计算机主板循环式自动冷却降温机构,具备自动电磁制冷节能环保、快速循环压缩对机箱进行冷却的优点,解决了计算机机箱快速计算温度过高导致计算机效率下降,计算机冷却风扇功率较大,对元件的性能消耗过大,对计算机造成极大损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自动电磁制冷节能环保、快速循环压缩对机箱进行冷却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的计算机主板循环式自动冷却降温机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强磁定子,所述强磁定子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线圈,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滚轮,所述固定支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有旋转连杆,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转动连接有支撑连杆,所述机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压缩活塞,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扇形轮和电磁铁,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切换仓和软磁交换仓,所述切换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单向管,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通管,所述机箱的左侧和右侧转动连接有冷却风扇,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网。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内部开设有压缩活塞适配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内部开设有与单向管和冷却通管适配的圆形通孔,机箱的外侧开设有与冷却风扇适配的圆形槽。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为铝合金栅栏型,散热片的内部开设有与强磁定子适配的圆形腔,散热片与冷却通管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的内部开设有与旋转盘适配的弧形滑槽,固定支架的为L型,固定支架的外侧开设有沉头孔。
优选的,所述旋转盘的外侧开设有与主动轮适配的齿轮齿,旋转盘的外侧开设有与固定支架适配的圆形滑槽,旋转盘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与旋转连杆适配的圆形转轴。
优选的,所述压缩活塞的外侧套接有圆形密封带,压缩活塞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连杆适配的旋转槽。
优选的,所述软磁交换仓包括交换箱、连接管道和软磁块,交换箱的宽度与电磁铁适配,交换箱通过连接管道与切换仓连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计算机主板循环式自动冷却降温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安蕾天荷商贸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安蕾天荷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52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