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5109.0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飞;查赵栓;赵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复合 电磁 装置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筒状壳体(8),筒状壳体(8)设有上端盖(1)和下端盖(11);筒状壳体(8)内设有以定子骨架(4)、电磁线圈(5)、衔铁(9)组成电磁作动器,电磁作动器为主动隔振装置;以T型凹支柱(3)、环状橡胶垫(6)、圆柱型凹支柱(10)、钢弹簧(13)、工字型质量块(14)构成动力吸振单元,动力吸振单元与橡胶隔振器(7)并联为被动隔振装置;通过上端盖(1)、四孔圆盘(2)、下端盖(11)、弧型质量块(12)将主动隔振装置与被动隔振装置串并联成为多级隔振系统,并将筒状壳体(8)的内壁与橡胶隔振器(7)外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作动器,定子骨架(4)置于四孔圆盘(2)中心主轴线处,定子骨架(4)外层缠绕有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磁线圈(5);定子骨架(4)下端面靠近衔铁(9)中心,衔铁(9)位于定子骨架(4)下端面与弧形质量块(12)形成的环形间隙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吸振单元由T型凹支柱(3)与圆柱型凹支柱(10)通过环状橡胶垫(6)串联,T型凹支柱(3)、圆柱型凹支柱(10)与环状橡胶垫(6)的凹空间内均设有隔振单元,隔振单元由钢弹簧(13)与工字型质量块(14)串联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隔振系统中上端盖(1)与下端盖(11)为四凹槽圆盘,动力吸振单元中的T型凹支柱(3)内嵌于圆盘凹槽中,弧型质量块(12)位于上下两圆柱型凹支柱(10)之间,四孔圆盘(2)衔接于T型凹支柱(3)上,衔铁(9)位于定子骨架(4)下端面与弧形质量块(12) 形成的环形间隙中心,橡胶隔振器设置在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盖(1)、四孔圆盘(2)、T型凹支柱(3)、筒状壳体(8)、圆柱型凹支柱(10)、下端盖(11)、弧型质量块(12)、工字型质量块(14)采用不导磁的铝合金材料;定子骨架(4)采用硅钢片垒叠制成;电磁线圈(5)采用80匝1mm的铜导线;环状橡胶垫(6)、橡胶隔振器(7)采用天然橡胶;钢弹簧(13)采用碳素弹簧钢;衔铁(9)采用软磁材料的纯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盖(1)、下端盖(11)、四孔圆盘(2)的凹槽与孔都为圆形,均匀分布在间隔为90°的主轴线上;定子骨架(4)上端面开有圆孔,通过螺钉固定在四孔圆盘(2)中心主轴线处,定子骨架(4)下端面为平整圆形。
7.一种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隔振装置外形结构设计,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包含主动和被动隔振多个环节,外形设计应参考隔振器使用环境,根据隔振器安装位置的轴向尺寸与径向尺寸分别380mm和300mm;设计隔振器轴向尺寸与径向尺寸分别为400mm和300mm,隔振装置的执行单元以电磁作动器为核心,其结构设计在满足体积与质量的同时,电磁作动器输出电磁力与输入电流之间满足较好线性关系和保持600N输出力;
步骤2,电磁作动器的设计,具体是:电磁作动器材料采用80匝1mm的铜导线缠绕于导磁材料制备的定子骨架( 4) 杆体外层,有效避免漏磁、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对隔振器输出力的影响,增强作动器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保证作动器输出力达到最大;电磁作动器在忽略漏磁、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等因素,当电磁线圈通电时,衔铁受到的磁场力为:
式中:Fv表示外部振动激励,F1与F2分别表示衔铁所受上、下电磁力,μ0表示真空磁导率,A表示定子骨架下端面极面积,N表示线圈匝数,i1与i2分别表示电磁线圈1、2的励磁电流,c0表示平衡点处气隙,x表示位移;
步骤3,电磁作动器的布局设计,具体为:电磁作动器结构采用双向对称设计,将衔铁(9) 置于两下端面与弧形质量块( 12) 形成的环形间隙中心,合理配置作动器内气隙高度,使作动器输入与输出满足较好线性关系,保障隔振装置控制精准度和实时性;
步骤4,复合隔振装置的被动隔振设计,主动隔振装置/被动隔震电磁隔振装置以动力吸振单元和橡胶隔振器( 7) 为被动执行单元,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并联形式应用于复合隔振装置,使隔振装置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大的静态压缩量,具有较大的负载力且隔振性能优良;因钢弹簧( 13) 阻尼过小,对于共振振幅的控制效果较差,易发生共振激增现象,优化设计将T型凹支柱( 3) 、环状橡胶垫( 6) 、圆柱型凹支柱( 10) 、钢弹簧( 13) 、工字型质量块( 14) 以串并联的方式形成动力吸振单元,增强隔振装置阻尼,使系统在共振时产生反作用力来减少负载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51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