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4380.2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S8/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李新干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基板上依次设置有LED器件、第一封装层、导光层、第二封装层和透镜结构层,导光层包括多个透反单元,透反单元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且透过第二光线,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的波段不同;透反单元与LED器件重叠设置;透镜结构层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LED器件重叠设置,第二透镜对应设置在LED器件的外周;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正视亮度,第二透镜具有第二正视亮度,第一正视亮度小于所述第二正视亮度。本申请采用透反单元降低LED器件区域的亮度,并弥补LED器件之间的亮度,并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作用下,使得背光模组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由于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LED)或微型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背光模组作为发光架构,导致其需要较大的混光距离或者较多的膜片数量才能实现背光整体的均匀混光,这与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相背离。若要减薄背光模组的厚度,则需要在增加LED发光芯片的数量,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薄化背光模组和降低制作背光模组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基板;
LED器件,所述LED器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覆盖在所述LED器件上;
导光层,所述导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层上,所述导光层包括多个透反单元,所述透反单元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且透过第二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的波段不同;所述透反单元与所述LED器件重叠设置;
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封装层覆盖所述导光层;以及
透镜结构层,所述透镜结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封装层上,所述透镜结构层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LED器件重叠设置,所述第二透镜对应设置在所述LED器件的外周;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正视亮度,所述第一正视亮度为全角度的光线穿透所述第一透镜测得的正视亮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第二正视亮度,所述第二正视亮度为所述全角度的光线穿透所述第二透镜测得的正视亮度;所述第一正视亮度小于所述第二正视亮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出光面为弧面结构或球冠结构;所述第二透镜为三角棱镜结构或棱锥结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包括棱台构造体和设置在所述棱台构造体上的弧状构造体;所述第二透镜为三角棱镜结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曲率半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折射率。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的材料包括铝金属、银金属和有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和漫反射结构,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反射层设置有开口,所述LED器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内;
所述漫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上且位于所述LED器件的周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漫反射结构为凸起结构或掺杂有扩散粒子的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4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