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垂直极化波的RCS评估载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34065.X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汪勇峰;赵轶伦;徐颖;戚开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刘晓 |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垂直 极化 rcs 评估 载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垂直极化波的RCS评估载体;所述RCS评估载体由金属框架结构和包覆在金属框架结构的外部的金属蒙皮组成;所述RCS评估载体的整体外形为扁锥形,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采用菱形设计;底面为光滑弧形曲面;所述RCS评估载体的头部和尾部为尖锥,所述RCS评估载体的中部为圆弧形过渡段;所述RCS评估载体的尾部的尖锥向下弯曲设计。本发明中的RCS评估载体解决了飞行器部件在垂直极化波照射下的RCS评估难题;本发明中的RCS评估载体能够在0度~50度方位角内,有很低的后向散射,均值达到‑50dBm2量级,在此角域内,低后向散射载体与部件组合使用,可获得部件精确的垂直极化RCS。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散射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RCS评估载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垂直极化波的RCS评估载体。
背景技术
在微波暗室测量飞机部件的RCS(雷达散射截面)时,如果单独对部件进行测试,其边缘、内部结构件将影响测试准确度,因此需要低散射载体消除部件边缘效应,同时遮挡部件内部结构等影响测试的干扰源。低散射载体与目标进行一体化结构设计,两者紧密平滑结合,实现在低背景噪声的测试场中RCS的精确测量。
目前用于垂直极化的低散射载体外形都是一些标准体,例如杏仁体、橄榄体、水滴形载体等,这些形状的载体没有进行针对垂直极化波设计,垂直极化的散射量级较高,不能满足RCS部件垂直极化的低散射测量。
当入射波为垂直极化时,低散射载体的后向散射主要是上下表面的行波散射贡献,而行波散射主要由载体后缘的截断引起,载体后缘间夹角设计不当会造成行波的强反射,需适当调整后缘间夹角,尽量消除后缘对头向方位的散射贡献,另外,载体高度对行波的影响也很大,电场在载体表面的切向分量越大,行波越强,因此,载体的高度也必须合理设计,以减弱行波的散射效应。
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0825510.1公开了一种用于RCS测试的低散射载体,该专利申请中的低散射载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下表面为光滑曲面;上表面为平面,与下表面无缝连接;上表面中部设置法兰接口,用于安装进行RCS测试的部件;所述上表面的形状为包含两个相对尖端的水滴形。但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0825510.1中公开的低散射载体的外形为水滴形,该外形设计没有进行针对垂直极化波设计,垂直极化的散射量级较高,不能满足RCS部件垂直极化的低散射测量,其在X波段的降低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低散射载体不能满足RCS部件垂直极化的低散射测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垂直极化波的RCS评估载体。本发明中的所述RCS评估载体解决了飞行器部件在垂直极化雷达波(垂直极化波)照射下的部件电磁散射测量难题;本发明中的所述RCS评估载体能够在0度~50度方位角内,有很低的后向散射,均值达到-50dBm2量级,在此角域内,低后向散射载体与部件组合使用,可获得部件精确的垂直极化RCS。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垂直极化波的RCS评估载体,所述RCS评估载体由金属框架结构和包覆在所述金属框架结构的外部的金属蒙皮组成;所述RCS评估载体的整体外形为扁锥形,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采用菱形设计;所述底面为光滑弧形曲面;所述RCS评估载体的头部和尾部为尖锥,所述RCS评估载体的中部为圆弧形过渡段;所述RCS评估载体的尾部的尖锥向下弯曲设计。
优选地,所述顶面与待测试部件平滑连接。
优选地,所述RCS评估载体沿中线左右对称。
优选地,所述RCS评估载体的长度为500~5000mm,宽度为300~2000mm,和/或高度为50~1000mm。
优选地,所述RCS评估载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尖锥的锥角为40~90度。
优选地,所述RCS评估载体的中部的圆弧过渡段分别与所述RCS评估载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尖锥直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40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