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人工角膜的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2250.5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强;黄一飞;黄靖香;程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祝美娟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人工 角膜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工角膜的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脱钙去细胞后的松质骨基质片→浸粘纳米级软骨、脐带等ECM细胞胞外基质于支架内外→复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骨髄、脂肪等细胞),培养成活后放置于角膜的层间、前表面、结膜或粘膜下,用于人工角膜手术中替代骨、软骨或者牙齿骨,作为人工角膜的支架或者加固材料。本发明所述的用于人工角膜的支架,具有吸附诱导利于细胞胞体内外生长的微环境,能够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分化成类软骨、成骨组织,便于固定人工角膜,提髙人工角膜的在位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角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人工角膜的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角膜(Keratoprosthesis,Kpro)是用于替代病变角膜发挥其光学和生物学功能的人造装置,是无法用角膜手术复明的角膜混浊病人的最终复明手段。人工角膜一般包括镜柱(光学部分)和支架(加固材料)两部分,其中,镜柱是用光学特性优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透明材料制成,用以替代病变后阻碍眼球光学通路的浑浊角膜。为达到理想的光学效果,人工角膜目前多采用贯通式,即人工角膜的镜柱贯通角膜全层,通过支架将镜柱固定在角膜中央。
人工角膜最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就是在位率,以往各种人工角膜由于组织溶解感染,异物反应等可致人工角膜排出。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人工角膜包括Boston人工角膜、骨齿型人工角膜(Osteo-Odonotokeratoprosthesis,OOKP)以及俄罗斯MICOF人工角膜。其中,Boston人工角膜是目前全球应用病例最多的类型,此类人工角膜一般由PMMA材料制成,但容易发生角膜溶解等严重并发症。上述三种角膜类型中,OOKP人工角膜在位率最好,最长保持可达20年,因牙骨作为人工角膜的固定材料,血管长入其中,充分血管化和充足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人工角膜的在位率。但是,OOKP人工角膜需使用人体牙齿,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副损伤,且无牙齿的患者无法使用该类型的人工角膜。此外,人体牙齿的抗弯强度低,使用中不易操作、制备困难,手术复杂,需要个体加工而不能批量生产等因素也限制了应用。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人工角膜支架材料或者加固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人工角膜支架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在位率高且对患者损伤小的人工角膜支架。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人工角膜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软骨细胞胞外基质,骨基质,以及间充质干细胞。
在本发明中,所述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由动物的软骨细胞分泌,或者由异体骨的软骨细胞分泌。
在本发明中,所述软骨细胞胞外基质通过对软骨组织进行脱细胞得到。
在本发明中,所述骨基质通过对动物松质骨组织进行脱细胞得到。
在本发明中,所述软骨细胞胞外基质涂布于骨基质的至少一个表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a)脂肪间充质干细胞;(b)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在本发明中,所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自患者脂肪组织。
在本发明中,所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患者骨髓。
在本发明中,所述软骨细胞胞外基质和/或骨基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软骨细胞。
在本发明中,所述软骨细胞胞外基质和/或骨基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软骨细胞,由此提高人工角膜的在位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式细胞分析仪
- 下一篇:一种无功电压协调优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