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高健康繁殖和幼体孵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2235.0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熊建华;赵永贞;林勇;陈晓汉;林原有;朱昔恩;陈田聪;韦嫔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徐秋韵 |
地址: | 53002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健康 繁殖 幼体 孵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虾高健康繁殖和幼体孵化的方法,包括亲虾强化培育,雌虾切除单侧眼柄,亲虾交配,受精卵收集,卵消毒和淘汰优选,幼体孵化,幼体优选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全过程控制对虾繁殖工艺和幼体孵化条件,严格执行操作消毒,全程不使用水产禁药和抗生素,完全摆脱对抗生素药物的依赖。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亲虾交配率高、雌虾产卵量大、受精卵孵化率高、受精卵和幼体畸形率低等优点。经过优选后挑选的幼体规格整齐、个体大、趋光性强、体表干净、体色健康,育苗成活率达75%以上,且抗病抗逆性强、耐运输。本发明的对虾繁殖和幼体孵化方法适合应用于凡纳滨对虾高健康苗种繁育生产,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操作性和较强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对虾高健康繁殖和幼体孵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是迄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良虾种,也是我国养殖对虾的主导品种,其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5℃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且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是一种优良的广盐性养殖品种。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自辽宁至广西沿海的巨大养殖带,近年来逐渐推向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和新疆等内陆省份。凡纳滨对虾在国内外市场属于中高端水产品,发展对虾养殖业经济效益显著。
我国是凡纳滨对虾苗需求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全国凡纳滨对虾的虾苗需求量约为9500-10000亿尾。但我国在对虾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由于对虾育苗行业门槛低,绝大部分育苗场仍为私人小作坊,行业监管缺失,从业者自律性差,育苗技术水平层次不齐,整个管理过程更多的凭借经验进行,缺乏科学的依据和规范的、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同时行业的育苗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导致虾苗质量参差不齐,缺乏高健康SPF虾苗,特别是低劣的非良种“三高”(高温、高密度、高药残)虾苗充斥养殖市场,其在养殖过程中易出现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产量低等问题,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凡纳滨对虾的高健康繁殖及优质幼体的孵育是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优质无节幼体是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虾苗质量的保障。目前,在对虾工厂化苗种繁育生产中,缺乏有效、可复制及规范的对虾高健康繁育方法,致使对虾繁育生产中广泛存在受精卵孵化率低、幼体畸形率高,以及在育苗环节出现幼体变态不同步、活力弱等制约虾苗产量和品质的瓶颈问题。
因此,凡纳滨对虾苗种繁育行业亟需一种可实现对虾高健康繁殖和优质幼体孵化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对虾高健康繁殖和幼体孵化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亲虾繁殖性能不稳定,繁育生产效率低,孵化幼体质量差等瓶颈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虾高健康繁殖和幼体孵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虾强化培育:选择8月龄以上和体重达标(雌虾35-40克/尾,雄虾30-35克/尾)、规格整齐、体表光泽度好且健壮的扩繁未强化种虾,移入经过消毒的亲虾培育池中强化培养30-40d;雌虾、雄虾分池培育,培育密度分别为12-13尾/m2和15-16尾/m2;经过营养强化后,雌虾和雄虾繁殖生产的最佳体重分别为55-60g/尾和45-50g/尾;雌性和雄性亲虾池培育水温为27-28℃,培育比例为1:1.3;亲虾配合强化饲料调理肠道2-3d后过渡到投喂新鲜鱿鱼、牡蛎和沙蚕等优质脱毒高营养生物饵料;
(2)雌虾剪眼柄:营养强化期结束后,在挑选雌虾交配产卵前7-8d对其进行单侧眼柄剪除,促进其性腺快速同步发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