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尘器进风管道的在线自动清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0585.3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0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冀永涛;冯朋辉;赵栋;林琳;徐辉;张雷;丁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48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高志海 |
地址: | 072356***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尘 风管 在线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收尘器,特别是一种收尘器进风管道的在线自动清灰装置。两排收尘器对称设置,收尘器包括箱体,箱体安装在支架上,箱体的下部安装集灰斗,两列收尘器之间设有进风主管道,进风主管道分别通过两个进风管道与每个箱体的下部连通,箱体的上部设有净气管道,每个进风管道内侧的上部设有喷吹横管,喷吹横管的两端与进风管道连通,喷吹横管的中部与喷吹竖管的上端连通,喷吹竖管的下端与喷吹主管道连通,喷吹主管道与收尘器外侧的储气罐连通;喷吹竖管安装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柜电连接。本发明清除收尘器进风管道内的积灰,减少收尘器运行阻力,降低收尘压差,达到设备节能运行的效果,提高除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尘器,特别是一种收尘器进风管道的在线自动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设备节能提效改造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号召,可以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企业生产成本也得到了降低,切实的提高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生存能力。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收尘器作为一种有效的除尘设备,在水泥建材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尘器的进风管道内会产生大量的积灰,积灰增加了收尘器运行阻力,增大了收尘压差,降低了收尘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收尘器进风管道的在线自动清灰装置,清除收尘器进风管道内的积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收尘器进风管道的在线自动清灰装置,两排收尘器对称设置,收尘器包括箱体,箱体安装在支架上,箱体的下部安装集灰斗,两列收尘器之间设有进风主管道,进风主管道分别通过两个进风管道与每个箱体的下部连通,箱体的上部设有净气管道,每个进风管道内侧的上部设有喷吹横管,喷吹横管的两端与进风管道连通,喷吹横管的中部与喷吹竖管的上端连通,喷吹竖管的下端与喷吹主管道连通,喷吹主管道与收尘器外侧的储气罐连通;喷吹竖管安装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柜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清除收尘器进风管道内的积灰,减少收尘器运行阻力,降低收尘压差,达到设备节能运行的效果,提高除尘效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是:
进风管道的上端设有弯头部,喷吹横管与弯头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中:支架1;箱体2;集灰斗3;灰尘输送管道4;进风主管道5;阀门5-1;进风管道6;弯头部6-1;喷吹横管7;喷吹竖管8;喷吹主管道9;储气罐10;电磁阀11;控制柜12;电缆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是一种收尘器进风管道的在线自动清灰装置,两排收尘器对称设置,每排4个收尘器,收尘器为耐高温脉冲袋式收尘器。收尘器由箱体2和集灰斗3等构成,箱体2安装在支架1上,箱体2的下部安装集灰斗3,集灰斗3的下端与横向的灰尘输送管道4连通。
两列收尘器之间设有进风主管道5,进风主管道5分别通过两个进风管道6与每个箱体2的下部连通,箱体2的上部设有净气管道(图中未画出),进风主管道5的底部出口安装阀门5-1,进风管道6的上部焊接弯头部6-1;弯头部6-1的上端与阀门5-1的下端连通。每个进风管道6的弯头部6-1内侧的上部设有横向的喷吹横管7,喷吹横管7的长度小于弯头部6-1的直径,喷吹横管7的两端通过弧形管(图中未画出)与进风管道6连通,喷吹横管7的中部与L形的喷吹竖管8的上端连通,喷吹竖管8的下端与喷吹主管道9连通,喷吹主管道9与收尘器外侧的储气罐10的出口连通,储气罐10内存储压缩空气。喷吹竖管8的上端安装电磁阀11,电磁阀11通过电缆13与控制柜12电连接,控制柜12安装在支架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