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条磨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0478.0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漫贤;滕承武;许文哲;李晓东;孙臣;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天祥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3 | 分类号: | G01M13/023;G01B11/14;G01B11/00;G06T5/00;G06T5/30;G06T7/00;G06T7/13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赵谨容 |
地址: | 2113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条 磨损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条磨损检测装置,包括尺寸检测模块、喷涂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尺寸检测模块和所述喷涂模块沿链条移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尺寸检测模块用于感应获取链条每个中链环的信号并检测相邻中链环的距离以判断链条连接处的销轴是否超出磨损阈值,所述喷涂模块用于对磨损处中链环进行喷涂,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用于发出报警提示,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尺寸检测模块、喷涂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连接,接收各模块反馈信号并控制各模块开启和关闭,还提出一种链条磨损检测方法,该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干扰,无需接触式操作即能精确检测链条磨损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条磨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程和工业工程的众多领域中,比如钢铁工业、水泥工业、采矿工业等,传动链和相关的链传动是物料运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动链工作载荷较大,运作时间较长,使得链条长时间处于重载状态,连接处的销轴容易产生磨损,而且肉眼难易发现,影响了设备使用寿命。
为确保实时监控链条磨损情况,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在链节部分设置接触式传感器对应力等相关信号进行采集分析,以确定链条是否出现磨损,该技术方案会与链条接触式操作,并且需要设置较多传感器,并且由于污垢附着等原因容易产生误判,降低检测准确度;有的采用在链节部分设置辅助检测标识以进行信号采集,需要设置大量标识费时费力;有的采用新链条作为参照,与老链条对比检测,该技术方案操作较为复杂,并且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也会耗费时力,也会因为人为因素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链条磨损检测装置,提高链条磨损检测的自动化程度,无需人工干扰,无需接触式操作即能精确检测链条磨损程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链条磨损检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链条磨损检测自动化程度低,准确度低,耗时耗力,并且操作因人而异,检测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链条磨损检测装置,包括尺寸检测模块、喷涂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尺寸检测模块和所述喷涂模块沿链条移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尺寸检测模块用于感应获取链条每个中链环的信号并检测相邻中链环的距离以判断链条连接处的销轴是否超出磨损阈值,所述喷涂模块用于对磨损处中链环进行喷涂,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用于发出报警提示,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尺寸检测模块、喷涂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连接,接收各模块反馈信号并控制各模块开启和关闭。该设置能够有效的对工作中的链条实时进行磨损检测,无需停机,无需接触检测,操作简单,自动喷涂,提示更换,检测效率以及精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尺寸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第二接近传感器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依次沿链条移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为光电感应传感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光源、相机,所述光源为蓝色、90°垂直照射的环形LED光源,环状同轴围设在所述相机的外侧,所述相机为黑白相机,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光源和所述相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第二接近传感器和所述相机中心轴线平行,且设置于同一平面A,检测时所述平面A与中链环的中心对称平面重合,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到中链环侧面的距离分别为H,H≤300mm,所述相机镜头到中链环侧面的距离为d,300mm≥d≥200mm。该设置利用光电感应及机器视觉的技术对链条进行信息采集,并能记录磨损信息,有利于检测的自动化,并且精度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天祥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天祥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