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地协同的地铁隧道缺陷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0420.6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海;胡文锐;徐绍伟;陈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G01N21/88;G01S19/46;G01S19/47;G01C21/16;G06K9/38;G06K9/46;G06K9/62;G06N3/04;G06N3/08;G06T7/00;G06T7/11;G06T7/6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何悦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地铁 隧道 缺陷 智能 巡检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地协同的地铁隧道缺陷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涉及隧道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图像采集定位模块、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车载云端报警模块、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地面云端报警模块,所述图像采集定位模块、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车载云端报警模块、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地面云端报警模块依次连接,利用实时检测模块进行在线实时过滤性检测,将检测结果返回地面,由地面检测程序完成二次精准检测,得到最终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地协同的地铁隧道缺陷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检测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列车营运安全的前提。隧道湿渍、掉块、裂缝、密封胶条脱落、堵漏脱落等隧道缺陷会影响隧道内车流的正常行驶,甚至危害列车的安全运行。对于已经存在的隧道缺陷,一般通过人工巡检或离线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缺陷检测,但是这些传统方式不仅耗时耗力,且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给铁路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本系统提出了一种利用边云协同的方式实现实时、智能、高效地检测隧道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地协同的地铁隧道缺陷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地协同的地铁隧道缺陷智能巡检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定位模块、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车载云端报警模块、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地面云端报警模块,所述图像采集定位模块、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车载云端报警模块、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地面云端报警模块依次连接;
所述图像采集定位模块用于采集检测地铁隧道缺陷所需图像数据以及获得定位信息;
所述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用于接收图像采集定位模块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对地铁隧道缺陷进行实时检测;
所述车载云端报警模块用于将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缺陷图片、检测结果与找到的定位信息打包成报警文件并传输至车载云端数据终端与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
所述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用于接收车载检测结果,对缺陷进行二次精准检测;
所述地面云端报警模块用于将二次精准检测后的缺陷图片、检测结果与找到的定位信息打包成报警文件传输至地面云端数据终端存储。
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定位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与定位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相机与补光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基站、GPS与惯性导航器;
所述相机和补光灯用于对隧道缺陷进行实时成像;
所述GPS用于在搜星良好区域进行初始定位,所述基站用于在卫导盲区进行初始定位,惯性导航器件用于进行连续定位,同时在有GPS信号或者基站信号的时候,进行位置校正,防止位置的漂移。
一种车地协同的地铁隧道缺陷智能巡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图像采集定位模块采集图像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给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
步骤2: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接收图像采集定位模块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对地铁隧道缺陷进行实时检测并过滤,判断是否是隧道缺陷,若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1;
步骤3:车载云端报警模块用于将车载嵌入式单元服务器实时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缺陷图片、检测结果与找到的定位信息打包成报警文件并传输至车载云端数据终端与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
步骤4: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接收车载检测结果,对缺陷进行二次精准检测后判断是否是隧道缺陷,若是则执行步骤5,否则地面单元服务器检测模块接收车载云端报警模块的车载检测结果重新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