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废料再生的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0087.9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季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德丽雅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69/00;C08L51/04;C08L51/06;C08L27/22;C08L35/00;C08K13/02;C08K3/34;C08K5/5399;C08K5/134;C08K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废料 再生 pc abs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料再生的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合金材料由以下原料组成,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为:60‑80份ABS水口废料、20‑40份PC水口废料、3‑5份增韧剂、5‑8份相容剂、抗氧化剂0.2‑0.4份、2‑4份协效阻燃剂、1‑3份阻燃剂、5‑7份黑色母、0.1‑0.3份润滑油脂、0.5‑0.7份抗滴落剂;将作为废料的注塑流道水口PC及ABS物料回收利用,制备成为PC/ABS合金工程塑料,不仅达到了资源回收再利用,还避免污染环境;两段高混机加工实现物料内外应力系数保持均匀稳固,并且利用抗氧化剂和润滑剂对材料结构进行调和,在挤出期间对物料进行氮化处理,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从而使得最终制备的PC/ABS实现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和耐高温的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料合金塑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废料再生的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一种线型聚碳酸酯,是一种无定形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韧性、透明性和耐热性,ABS工程塑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冲击性能,两种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均广泛适用于注塑加工即模具生产并作为原材料;
在模具注塑射出件的过程中,由于模具本身的设计及加工特性,尤其涉及到较长或较大的注塑件时,模具的流道面积也会随之增大,与之相对的流道及水口ABS或PC废料的质量、体积也会随之增大,而流道水口料普遍作为模具加工的废料,经常被人为草率丢弃处理,不仅浪费了生产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性损失;
新式材料PC/ABS塑料合金是一种通过混炼后合成的改性工程塑料,将PC与ABS共混,可以综合PC和ABS两者的优良性能,既可以提高ABS的耐热性和拉伸强度,又可以降低PC的熔体黏度,改善加工性能,减少对应力开裂的敏感性,并可降低成本;如果能够将作为废料的水口及流道PC和ABS进行回收利用并结合再生,不仅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能满足企业的经济性需求。
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废料再生的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废料再生的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废料再生的PC/ABS合金材料,所述合金材料由以下原料组成,原料按重量份数比为:60-80份ABS水口废料、20-40份PC水口废料、3-5份增韧剂、5-8份相容剂、0.2-0.4份抗氧化剂、2-4份协效阻燃剂、1-3份阻燃剂、5-7份黑色母、0.1-0.3份润滑油脂、0.5-0.7份抗滴落剂、10-15份硬度改良剂、7-13份冲击改良剂和3-5份颜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协效阻燃剂为埃洛石、滑石粉、云母、高岭土和硅灰石按配比为1:3:3:2的比例调和制粉。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相容剂为马来酸酐MAH接枝POE、PE接枝物、SVN、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共聚物、双组分增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MBS、辛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MAH系增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抗氧化剂为四[β-(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阻燃剂为苯氧基环三磷腈阻燃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硬度改良剂为丙烯酸改性聚四氟乙烯纤维与丙烯酸改性氮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冲击改良剂为丙烯酸改性及马来酸酐聚合物。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润滑油脂为二硫化钼极压锂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德丽雅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德丽雅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0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促伤口愈合抑菌药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雕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