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居民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仿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0058.2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6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婷;孙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王文颖 |
地址: | 20006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居民 小区 快递 自动化 分拣 投递 仿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居民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小区环境模型、小区快递分拣中心和无人投递小车,所述小区快递分拣中心设于小区环境模型大门处,所述小区快递分拣中心包括一独立房间;独立房间内设有快递柜、辊筒传送带和托盘机器人,每三组快递柜按品字形排列,辊筒传送带布置在三组快递柜的中间,辊筒传送带尾端布置托盘机器人,组成一套快递传输分拣系统;所述小区环境模型包括若干居民楼模型和道路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居民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仿真系统,属于物流、快递、自动化及机器人仿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商、快递等行业的业务爆发,以及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自动化输送分拣装备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自动化设备开始在全球快速发展,自动分拣、运输设备与传统的人工分拣相比,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还大幅提高了作业的效率与准确率。
目前自动化装备的大面积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级别的大型快递分拣中心和区域中转站,而对于居民小区这种快递投递的末端场所,处于成本和技术原因,自动化装备的应用率还相对很低,依然以人力分拣投递为主。
针对居民小区的各种不同构造、环境和路面条件,采用仿真进行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模拟和演练,可以解决成本的早期核算和快递方案筛选问题,为企业搭建真实解决方案提供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针对居民小区的各种不同构造、环境和路面条件,采用仿真进行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模拟和演练,解决成本的早期核算和快递方案筛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居民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小区环境模型、小区快递分拣中心和无人投递小车,所述小区快递分拣中心设于小区环境模型大门处,所述小区快递分拣中心包括一独立房间;独立房间内设有快递柜、辊筒传送带和托盘机器人,每三组快递柜按品字形排列,辊筒传送带布置在三组快递柜的中间,辊筒传送带尾端布置托盘机器人,组成一套快递传输分拣系统;所述小区环境模型包括若干居民楼模型和道路模型。
其中,所述快递柜设有两面开的柜门,外部柜门由人工开关用于投放快递,内部柜门由程序控制开关,并在柜门内设置推出挡板,程序控制移动该挡板把快递从内侧门推出,让快递掉落在辊筒传送带上。
其中,所述快递柜内设有多个隔间,根据仿真指令,快递自动生成在对应隔间。
其中,所述小区环境模型还包括树木、绿植、座椅、路灯装饰物模型。
其中,所述小区环境模型还包括行人、车辆、宠物可移动的物体模型,以及自行车、行李箱、石墩静态物体模型。
其中,所述无人投递小车仅在道路模型上移动,采取的避障机制为:当发现障碍时首先选择停车等待,一段时间后如果障碍依然存在,则选择绕开障碍继续前进。
其中,所述无人投递小车投放机制为:到达有快递的楼号后,通过程序与投递地址门铃进行通讯,发出按下门铃信号,并等待应答,如果一定时间内无应答,则视为该地址无人,放弃投递,继续投递下一个快递;如果得到应答,则等待住户下楼来收取快递:若住户正常取走了快递,并按下小车上的确认按钮,小车认为该快递已被收取,继续投递其它快递,若住户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按下确认按钮,则无论有没有取走快递,小车都不再等待,该快递视为已经被收取,继续投递其它快递;最终小车会带着所有没有投递成功的快递返回分拣中心,并统一卸入人工2次分拣区域,等待人工再次分拣。
本发明作为居民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仿真系统,提供一种模拟高层和多层混合居住的居民小区环境,进行小区快递自动化分拣投递的全3D可视化仿真模拟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1.小区快递分拣室自动分拣过程仿真;
2.无人投递小车自动投递快递过程仿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