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填料自清洗油泥渣水分离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9592.1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兴文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40;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填料 清洗 油泥 水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填料自清洗油泥渣水分离池,包括絮凝反应池,旋转填料自清洗油泥渣水分离池还包括分离池池体、同位于分离池池体内的刮渣刮泥机和能带动旋转填料主体在分离池池体内旋转的旋转填料托架及出水区固定填料。本发明通过絮凝反应池、中心筒、溶气水管、旋转填料主体、出水区固定填料和刮渣刮泥机,有效解决实际表面负荷低的问题,提高出水质量,为后续处理单元提供更为有效的保护,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泥渣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旋转填料自清洗油泥渣水分离池。
背景技术
现在水处理行业在处理含油污水或水中含有密度比水小的轻质污染物同时也含有比重大于水的污染物时,均采用三个矩形池分布结构对该类污水进行处理,即依次将污水引入辐流式隔油池、辐流式气浮池、辐流式沉淀池的三类池中依次对该类污水进行油水分离、渣水分离和泥水分离。通常在进行油水分离的辐流式隔油池内中部安装固定填料支架,固定填料支架上密布隔油填料体,对含油渣污水用隔油填料体进行油水分离,含泥污水再依次进入辐流式气浮池、辐流式沉淀池中进行渣水分离和泥水分离,去渣后的含泥污水中的污泥在沉淀池底沉淀后由刮泥机清除;存在以下不足:(1)三个矩形池分布结构投资成本多、占地面积大;(2)含油污水不能均匀进入辐流式隔油池内,也不能均匀通过固定填料支架上密布隔油填料体,使隔油填料体局部堵塞严重,隔油填料体下端池底亦存在污泥堆积,需常停止污水处理卸下固定填料支架对隔油填料体进行清洗,对隔油填料体下端池底的堆积污泥进行清除,费时费工,严重影响污水处理进程;(3)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污水中含油或比水密度小的污染物质无法被截留而导致出水水质变差,对后续的处理单元造成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后续处理单元为生物滤池或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时,甚至会造成生物填料不可逆的堵塞或催化剂失效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旋转填料自清洗油泥渣水分离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填料自清洗油泥渣水分离池,括絮凝反应池,旋转填料自清洗油泥渣水分离池还包括分离池池体、同位于分离池池体内的刮渣刮泥机和能带动旋转填料主体在分离池池体内旋转的旋转填料托架及出水区固定填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分离池池体为上部为圆桶形下部为圆椎筒状体,分离池池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端位于分离池池体中部外,中心筒的上端位于位于分离池池体内上部,中心筒的上部周壁上呈间隔距离设有若干个均水孔,在距分离池池体的内侧周边间隔距离位置设有分区隔墙,分区隔墙的下端与分离池池体内相通,分区隔墙外侧上部与分离池池体的内侧上部之间为出水槽,出水槽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区固定填料,中心筒的内底部设置有溶气水管,中心筒的下端与连通管的一端,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絮凝反应池的内底部相通,分离池池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污泥斗,分离池池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分离池池体内侧的上端设置有填料冲洗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分区隔墙内侧的上端设置有浮渣收集槽,浮渣收集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浮渣外排管且浮渣外排管贯穿分离池池体的内侧并延伸至对应的分离池池体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污泥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污泥外排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兴文,未经王兴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9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