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慧水务的智慧水表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8181.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3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守林 |
主分类号: | G01F15/10 | 分类号: | G01F15/10;G01F15/18;G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慧 水务 水表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慧水务的智慧水表及其运行方法,该水表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一侧固定设置有水表本体,所述水表本体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远离水表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水表本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外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显示仪表,所述水表本体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端固定设置有功能仓,所述功能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本发明使用效果好,可以便于远程查看获得水表读数,同时可以起到防止水锤以及管道压力过大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表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慧水务的智慧水表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水表,是测量水流量的仪表,大多是水的累计流量测量,一般分为容积式水表和速度式水表两类,起源于英国,水表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选择水表规格时,应先估算通常情况下所使用流量的大小和流量范围,然后选择常用流量最接近该值的那种规格的水表作为首选。
而目前的现有水表在使用时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现有的水表在使用时缺少防止水锤效应以及管道内部压力过大所产生伤害的结构;
2、现有的水表在使用时缺少远程远程查看获得水表读数的功能,往往需要人工抄表,效率较低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慧水务的智慧水表及其运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慧水务的智慧水表,该装置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一侧固定设置有水表本体,所述水表本体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远离水表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水表本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外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显示仪表,所述水表本体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端固定设置有功能仓,所述功能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功能仓内部远离蓄电池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第一管道内部设置有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固定块、第一转动杆、球阀、通道、阻流板,所述第一管道内部上端与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一管道上端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固定块之间活动卡合设置有球阀,所述球阀内侧中部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部上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阻流板,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端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第一管道上端在第一转动杆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蜗杆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管道上端远离把手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内部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构。
优选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叶轮、壳体、转子、铜丝、定子,所述第二管道内部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外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叶轮,所述第二管道上端固定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外侧表面缠绕设置有铜丝,所述壳体内侧侧壁固定设置有定子,所述第二转动杆与转子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定子与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使用装置时通过发电就可以为蓄电池进行供电。
优选的,所述水表本体外侧表面缠绕设置有伴热带,所述伴热带与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保护罩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伴热带可以为水表本体进行加热升温,防止水表本体受冻损坏。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整流模块、滤波模块、稳压模块、充电模块、信息储存模块、无线电接收模块、无线电发射模块,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充电模块、信息储存模块、无线电发射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无线电接收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滤波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与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控制以及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守林,未经李守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8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