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夏季捕捞大型养殖网箱中冷水鱼类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7491.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董双林;齐兴;黄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韩丽萍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夏季 捕捞 大型 养殖 网箱 冷水 鱼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夏季捕捞大型养殖网箱中冷水鱼类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浮架、集鱼部和导鱼通道,浮架固定安装在集鱼部的上半部分,集鱼部的下半部分与导鱼通道连接;导鱼通道内设置有光诱装置。使用时,通过水泵将集鱼部中的高温水泵出,使底层冷水进入集鱼部中;通过饵料和光诱装置,诱导鱼群进入集鱼部;待集鱼部中鱼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关闭连接部,将集鱼部中的鱼捕获;捕捞完成,撤走装置。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方法进行捕捞,捕捞完成后撤走装置,网箱内即可恢复正常养殖,装置简单,方法易行,充分考虑和利用鱼类生理机制和鱼类行为学特性,解决了温暖海域养殖冷水性鱼类夏季起捕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温暖海域大型养殖网箱中夏季捕捞冷水鱼类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夏季捕捞大型养殖网箱中冷水鱼类的装置及方法,用于支撑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向深远海拓展。
背景技术
黄海冷水团位于我国黄海中部海域深层和底部,夏季水温低,水质好,海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水体体积5000亿立方米,可以用来养殖鲑鳟等冷水性海洋经济物种。2018年,我国自主研发建造了全球首个全潜式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1号”,目前正在建造越层式(跨越温跃层)“深蓝2号”网箱,用于开展黄海冷水团鲑鳟鱼类养殖,以拓展我国海水养殖空间,推动我国深远海养殖业的发展。
夏季,黄海海域水温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当表层水温升至无法满足养殖对象所需的温度时,鱼类需要下潜至深层冷水区域,或者将网箱沉降至低温水层,以保障养殖对象的生存温度。然而,当夏季鱼类下潜或网箱沉降后捕捞深水层养殖的鱼类就成了难题。挪威“海洋渔场1号”巨型网箱捕捞养殖鱼类采用的是机械驱聚鱼,再机械提捕养殖鱼类技术和装置。实践已证明,该装置在易腐蚀、高海况条件下极易出现故障,并影响时间性很强的捕捞、生产计划。目前,海洋中批量捕捞深水层鱼类的方式主要是底拖网,普通网箱中养殖的鱼类主要采用围网等捕捞,养殖于大型网箱深层的鱼类还无简单、可靠的捕捞技术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夏季捕捞大型养殖网箱中冷水鱼类的装置及方法,可用于夏季捕捞栖息于大型养殖设施底层低温区域的养殖对象。该装置是一种基于冷水泵吸、饵料和光诱导,使处于低温深水层养殖的冷水性鱼类引导至近表水层区域后,再实施简单捕捞的装置;该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温暖海域养殖冷水性鱼类夏季捕捞的难题,有助于我国深远海养殖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夏季捕捞大型养殖网箱中冷水鱼类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浮架、集鱼部和导鱼通道,所述集鱼部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浮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集鱼部的上半部分,所述集鱼部的下半部分与所述导鱼通道连接;所述导鱼通道内设置有光诱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鱼部的直径为15~20m,所述集鱼部的高度为4~6m;所述导鱼通道的直径为2~3m,所述导鱼通道的长度满足其底部到达温跃层以下4~5m。
进一步的,所述集鱼部的上半部分呈圆柱形,下半部分呈漏斗状;漏斗底部与所述导鱼通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鱼部的上半部分直径为15~20m,所述集鱼部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相接处直径为15~20m,所述集鱼部的下半部分与所述导鱼通道相接处直径为2~3m;所述集鱼部的高度为4~6m。
进一步的,所述集鱼部与导鱼通道相连接的位置处横向设置有连接部,并通过所述连接部控制所述集鱼部与导鱼通道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光诱装置为三种光色的LED灯,包括蓝色LED灯,黄色LED灯以及白色LED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与水泵以及抽水管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浮架由HDPE管构成,所述集鱼部和导鱼通道均由刚性支撑环和防水编织物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