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电子标签防伪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26566.3 | 申请日: | 2021-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宋忠昌;马纪丰;张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金海荣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电子标签 防伪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RFID电子标签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RFID电子标签的芯片上至少3个电连接凸点连接射频通信线圈与防篡检测线圈,所述射频通信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为RFID电子标签供能;在RFID电子标签的芯片内置用于身份认证的加解密算法;将所述RFID电子标签贴于商品封口,防篡检测线圈与商品封口连接,首次使用时所述防篡检测线圈被断开;向RFID电子标签发送检测指令,所述RFID电子标签返回防篡检测线圈是否已被破坏的状态信息。该方法支持身份认证、能够有效防止芯片转移重用,满足产品防伪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标签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FID电子标签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中,因每个RFID标签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RFID标签与产品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常将RFID用在防伪领域中,如酒品、药品等贵重物品的防伪。
现今常用的RFID防伪方法包括通过采用易碎纸、陶瓷片等易碎材质作为基材或基天线,芯片具有安全算法,支持身份认证,当进行RFID转移时,会损坏天线而使标签不能继续工作;但这种方法损坏的只有天线,伪造人还可通过将芯片与新的天线进行封装实现标签的复用,防伪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涉及一种RFID电子标签防伪方法,该方法支持身份认证,能够有效防止芯片转移重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RFID电子标签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RFID电子标签的芯片上的至少3电连接凸点与射频通信线圈、防篡检测线圈的两端相连,所述射频通信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为RFID电子标签供能;其中,与射频通信线圈两端连接的两个电连接凸点和与防篡检测线圈的两端连接的两个电连接凸点中至少有一个电连接凸点不同;
在RFID电子标签的芯片内置用于身份认证的加解密算法;
将所述RFID电子标签贴于商品封口,防篡检测线圈与商品封口连接,首次使用时所述防篡检测线圈被断开;
向RFID电子标签发送检测指令,所述RFID电子标签返回防篡检测线圈是否已被破坏的状态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通过带有NFC的智能终端向RFID电子标签发送身份认证指令,电子标签芯片返回随机数RT;
所述智能终端再发送鉴别验证指令,所述验证指令携含RR和RT信息的密文Token1;
RFID电子标签解密Token1,比较RT正确后发送响应密文Token2,智能终端解密Token2,比较RR正确后完成身份认证。
进一步地,当身份认证失败时,判断RFID电子标签为非官方标签并终止可信溯源过程;
若身份认证成功,判断RFID电子标签为官方正品,可调取完整溯源信息,展示商品溯源信息和防篡检测线圈破坏状态。
进一步地,通过多级分散策略生成与所述加解密算法匹配的加解密密钥。
进一步地,RFID电子标签的电连接凸点的材料为金或铜。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设置有4个电连接凸点,其中两个电连接凸点与射频通信线圈相连,另外两个凸点与防篡检测线圈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4个电连接凸点分布在所述芯片的四个角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RFID电子标签防伪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带安全算法的芯片以及射频通信线圈与防篡检测线圈两个线圈,其芯片支持安全计算与认证功能,能实现一物一码的身份标识应用,且采用无源通信方式,能在高频频段实现与NFC主控设备的双向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6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押品价值评估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信息获取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