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输送过程中防粘结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6444.4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波;曲凡辉;刘东;宋杰;郝琳;李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清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20 | 分类号: | B65G69/20;B65G15/32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李彬 |
地址: | 264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输送 过程 粘结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输送过程中防粘结装置及方法,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包括用于输送污泥的封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以及设置于输送带外部的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若干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排气管道汇集至排气端,排气管道上设有负压抽气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进气口。通过输送设备结构的改进和输送方法的设计,实现对污泥输送过程防止污泥粘结在输送带,减少了人工清理的步骤,能够满足连续生产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输送过程中防粘结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污泥治理成为环境治理的一大痛点。过去污泥的处理大多采用分散焚烧与填埋的方式,同样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在我国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碳排放,而煤炭现在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的大形势下,煤电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如何较大幅度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提高煤电效率的基础上,大型燃煤电厂采用煤电+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是当前最可行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是指将污泥等富含有机质的材料通过烘干后与传统燃煤混合使用,进行发电的技术,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必然产物,污泥是一种高水分的多孔介质物质,含水量高,未经处理的污泥含水率高,主要由吸附水、内部水、毛细水和间隙水组成。污泥中并含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但也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致病物质,以及重金属铜、锌、铬等。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一般首先采用重力、气浮或机械等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同时根据不同成分污泥,加入PAM、石灰等,以便污泥进行沉降,然后送入压滤机。常见的压滤机为离心脱水机、板框压滤机、箱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经压滤后的污泥含水率为60%~85%。为了更好的提升污泥的混合燃烧的效果,需要对含水率为80%左右的污泥进行进一步的干化处理,将污泥的含水率降至40%以下。
干化处理完成的污泥,会通过输送带输送至锅炉直接进行燃烧或者输送至场地进行堆放或者与其他染料进行混合,在输送过程中,污泥常常出现粘结在输送带上的问题,并且随着输送作业的进行,粘结量越来越多,对设备以及输送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粘结的污泥极难清理,需要停车通过人工频繁进行清除才能继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污泥输送过程中防粘结装置及方法,通过输送设备结构的改进和输送方法的设计,实现对污泥输送过程防止污泥粘结在输送带,减少了人工清理的步骤,能够满足连续生产的需要。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输送过程中防粘结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污泥的封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以及设置于输送带外部的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若干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排气管道汇集至排气端,排气管道上设有负压抽气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为橡胶输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排气口等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端连接锅炉的送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抽气装置为负压泵或负压风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污泥输送过程中防粘结的方法,使用如权里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输送过程中防粘结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在使用输送带输送干化后污泥时,使用封闭带式输送机,通过负压抽气装置,将外壳内的热气抽出。
进一步的,抽出的热气通过排气管道输送至锅炉的送风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使用该防粘结装置及方法,在进行污泥输送的过程中,通过负压抽气装置对内部进行抽气降温降湿,极大程度的解决了污泥粘结到输送带的问题,方便了干化后污泥的输送,减少了人力和财力。节约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清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清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6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