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分泌IL-15与anti-PD1融合蛋白的免疫细胞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23845.4 | 申请日: | 2021-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雅;谢海涛;都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先康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07K19/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4 | 代理人: | 朱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泌 il 15 anti pd1 融合 蛋白 免疫 细胞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细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提供一种自分泌IL‑15与anti‑PD1融合蛋白的免疫细胞,使用经基因编辑过的免疫细胞分泌IL‑15与anti‑PD1融合蛋白,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以及对肿瘤的杀伤效果,所述自分泌IL‑15与anti‑PD1融合蛋白的免疫细胞包括:按照anti‑PD1、G4S*4 Linker、IL‑15N72D、G4S*4 Linker和IL‑15RaSu顺序串联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及表达该融合蛋白并接受自分泌融合蛋白影响的接受基因编辑的细胞。结合了IL‑15和IL15Ra的超级动蛋白及anti‑PD1的融合蛋白,并使得CART细胞成功分泌该融合蛋白已达成增强CarT细胞增殖能力、抗凋亡能力和对于肿瘤的杀伤能力,杀伤效果精准,安全性更高,不易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分泌融合蛋白的免疫细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免疫细胞,具体涉及一种自分泌IL-15与anti-PD1融合蛋白的免疫细胞。
背景技术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其中,恶性肿瘤因易发生转移,治疗后易复发以及其特殊的微环境导致极难治愈。
IL-15 在 T细胞、NK细胞和 NK细胞的发育、稳态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对B细胞、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具有各种功能。IL-15是细胞因子4-α-螺旋束家族的成员,分子量为14-15kDa,含有114个氨基酸。IL-15具有两种同种类型:①SSP:包含21个氨基酸组成的较短的信号肽(SSP,short signal peptide),SSP型IL-15被充分翻译但并不分泌,因此,它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能在其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②LSP:包含48个氨基酸组成的更长的信号肽(LSP,long signal peptide),LSP-IL-15是作为免疫调节剂被分泌至胞外的。IL-15以及IL-15Rα由抗原呈递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协同表达。IL-15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中,细胞类型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DC,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但T 细胞中并不表达IL-15。
IL-15与受体的结合方式为反式呈递方式:IL-15与表达在抗原提呈细胞上的高亲和力α受体结合,IL15Rα将IL-15递呈给IL-2/15Rβγ二聚体形成三元复合物。可激活JAK和STAT型号通路,并具有促进靶细胞增殖与活化、IFN-γ、TNF-α分泌水平提升等功能。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也称为 CD279(分化簇 279),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通过向下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以及通过抑制T细胞炎症活动来调节免疫系统并促进自身耐受。这可以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它也可以防止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PD-1是288个氨基酸的I型膜蛋白,其最初是从凋亡的小鼠T细胞杂交瘤2B4.11克隆出来,以PD-1为靶点的免疫调节对抗肿瘤、抗感染、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存活等均有重要的意义。PD-1的配体PD-L1也可作为靶点,相应的抗体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PD-1和PD-L1结合启动T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使肿瘤细胞获得免疫逃逸。抗PD-1疗法通过结合PD-1并阻断PD-1与PD-L1和PD-L2的结合,解除免疫抑制效应,激活T细胞功能,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能力和杀伤能力,产生肿瘤免疫应答。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先康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先康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38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