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23062.6 | 申请日: | 2021-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鸿凯;杨善;王红刚;莫俊杰;周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田稻香(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A01G22/40;C05G3/80;C05G3/00;C05G5/20;C09K17/4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滨海 盐渍 土壤改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土壤回填平整后,每亩均匀施加矿物调理改良剂10‑100kg和土壤修复剂1‑5kg到土壤里,然后耙平土壤;所述矿物调理改良剂由有机质和矿物粉组成,二者重量比为1‑5:1,所述土壤修复剂至少包括有机络合物30g/L、金属蛋白酶0.5g/L、有效活菌数2.0亿/g、谷氨酸1.5g/L及生物辅酶0.5g/L;(2)间隔3‑8天后,每亩均匀施加土壤生物调理肥30‑100kg、土壤改良剂1‑5kg和功能型有机营养液1‑5kg到土壤中,然后耙平土壤;所述土壤生物调理肥包括有机质和有效活菌,所述功能型有机营养液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间隔5‑15天后,种植绿肥,20‑30天后翻耕。本发明提供的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方法可以显著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改良是指利用现代大型机械改造现有土地地形和改善现有土壤条件的过程,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因素,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合适的基础条件。
滨海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近海滩涂和河流三角洲,为滨海盐渍沼泽土,土壤偏酸性,pH值为4.4-5.6,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全磷、全钾含量均属中等偏低,土壤含盐量为0.45-1.20%,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土壤质地粘重,属轻粘土至中粘土。因此,该类地块的土壤具有溶陷性、盐胀性和腐蚀性,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稳定性较差、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微生物区系少。
海盐碱生态修复不仅改善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当地绿化景观格局,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新的生境,同时还能更好地解决滨海地区环境发展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因此,急需提出新的滨海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方法,通过培育土壤良好团粒结构、优化土壤微生物结构、种植绿肥作物改善土壤质地为主要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形成有利于作物生产的健康土壤环境。
一种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土壤回填平整后,每亩均匀施加矿物调理改良剂10-100kg和土壤修复剂1-5kg到土壤里,然后耙平土壤;
其中,所述矿物调理改良剂由有机质和矿物粉组成,二者重量比为1-5:1,所述矿物粉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火山灰20-35份、甲长石5-15份、麦饭石20-30份、沸石8-12份、硅澡泥5-15份、砭石5-10份、方解石3-7份及玄武岩1-5份;
所述土壤修复剂至少包括有机络合物30g/L、金属蛋白酶0.5g/L、有效活菌数2.0亿/g、谷氨酸1.5g/L及生物辅酶0.5g/L;
(2)间隔3-8天后,每亩均匀施加土壤生物调理肥30-100kg、土壤改良剂1-5kg和功能型有机营养液1-5kg到土壤中,然后耙平土壤;
所述土壤生物调理肥包括有机质和有效活菌,其中有机质占比40%以上,有效活菌数不低于0.2亿/g;
所述功能型有机营养液包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至少35g/L、微量元素至少0.5g/L,大量元素包括氮、磷及钾,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钙、镁及猛;
(3)间隔5-15天后,种植绿肥,20-30天后翻耕。
优选的,矿物粉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火山灰25-30份、甲长石8-12份、麦饭石20-25份、沸石8-10份、硅澡泥10-15份、砭石5-8份、方解4-6份及玄武岩2-4份。
优选的,所述土壤调理肥中的有效活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田稻香(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未经海田稻香(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3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应力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售卖机取货箱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