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缆索悬挂结构施工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22687.0 | 申请日: | 2021-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1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奎;伍小平;况中华;潘峰;何光辉;严再春;焦常科;韩万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7/16;G06F17/12;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缆索 悬挂 结构 施工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空间缆索悬挂结构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根据空间缆索悬挂结构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
步骤S2,对施工现场空间缆索悬挂结构的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实测,得到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的一次实测值,同时将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的一次实测值与对应的预设标准值进行对比,将一次实测值与预设标准值有不一致的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定义为偏差项,将偏差项中的一次实测值与预设标准值之间的差值称为偏差值,将各个偏差项的偏差值转换为对应的预设标准值的偏差百分比;
步骤S3,以步骤S2中得到的不同的偏差项为参数,以偏差项对应的偏差百分比为变化幅度,并以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为基础,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获得对施工现场空间缆索悬挂结构的构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各个偏差项,作为敏感偏差项;
步骤S4,以预设标准设定施工现场空间缆索悬挂结构的构件内力及变形的限值,获得超过限值的敏感偏差项及其变形位置;
步骤S5,将步骤S2得到的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的一次实测值与预设标准值之间的偏差值赋值到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步骤S4中得到超过所述限值的敏感偏差项进行试算,以确定各个超过所述限值的敏感偏差项的待调整量;
步骤S6,根据步骤S5中确定的各个超过所述限值的敏感偏差项的待调整量,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施工完成后结构构件的内力及变形满足预设要求;
步骤S7,在现场施工前对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调整,对调整后的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再次进行实测,得到构件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的二次实测值,根据尺寸、支座位置、缆索长以及环境温度的二次实测值修正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基于修正后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获得缆索悬挂结构中的缆索的内力、缆索之外的构件的内力、支撑于缆索之外的构件下的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的支撑反力和索夹的空间位置的计算值,并以此计算值作为后续施工中与传感器测量值对比的依据,用以评判施工是否安全、结构质量是否可靠和是否可进行下一工况施工的依据;
步骤S8,获取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获取某个工况下的缆索的内力、缆索之外的构件的内力、支撑于缆索之外的构件下的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的支撑反力和索夹的空间位置的实际值,将缆索的内力、缆索之外的构件的内力、支撑于缆索之外的构件下的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的支撑反力和索夹的空间位置的实际值与缆索的内力、缆索之外的构件的内力、支撑于缆索之外的构件下的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的支撑反力和索夹的空间位置的计算值进行比较,若一致,则继续施工,若不一致,则更改施工顺序、增加临时措施,并修正缆索的内力、缆索之外的构件的内力、支撑于缆索之外的构件下的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的支撑反力和索夹的空间位置的实际值,直到缆索的内力、缆索之外的构件的内力、支撑于缆索之外的构件下的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的支撑反力和索夹的空间位置的实际值与缆索的内力、缆索之外的构件的内力、支撑于缆索之外的构件下的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的支撑反力和索夹的空间位置的计算值一致后,继续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缆索悬挂结构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获取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获取某个工况下的缆索的内力的实际值,包括: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某个工况下,通过装在各根缆索上的倾角传感器获取各根缆索与铅垂线的角度的实际值;
通过装在各个千斤顶下面的压力传感器获取各个千斤顶的支撑反力的实际值,其中,各个千斤顶支撑于空间缆索悬挂结构的各个构件下;
基于各根缆索与铅垂线的角度的实际值和对应千斤顶支撑反力值,计算得到该工况下的缆索的内力的实际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缆索悬挂结构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根缆索与铅垂线的角度的实际值和对应千斤顶支撑反力值,计算得到该工况下的缆索的内力的实际值,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得到计算得到该工况下的各根缆索的内力的实际值:
= ,
其中,G为通过测量得到的空间缆索悬挂结构的自重;
为通过测量得到的千斤顶第k次回缩后的支撑反力;
为第i根缆索在千斤顶第k次回缩后的竖向分力,为在千斤顶第k次回缩后的第i根缆索与铅垂线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26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