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2660.1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萍;齐云龙;周展;王申;张艳振;梁明初;淡新攀;李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兴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墙体(1)上安装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第一模板(2)上沿着第一模板(2)的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浇筑口(21),最上方的所述浇筑口(21)位于第一模板(2)的顶部,先从最下方的浇筑口(21)内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深度达到所采用的浇筑口(21)位置时,对当前所浇筑的浇筑口(21)封堵,然后再依次向上并完成所有的浇筑口(21)的浇筑;
所述浇筑口(21)需要浇筑混凝土时,先在浇筑口(21)的位置安装一灌入装置(6),灌入装置(6)包括外壳(61)和内推件(62),所述外壳(6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611),所述内推件(62)滑动配合在外壳(61)内;
所述外壳(61)的横截面呈正方形,所述外壳(61)的一端对应于浇筑口(21)的位置;所述浇筑口(21)为正方形,所述外壳(61)上连接有与进料口(611)对应的料斗(63),所述料斗(63)靠近于进料口(611)的一端与外壳(61)铰接设置;并且料斗(63)与外壳(61)的铰接轴线平行于外壳的长度方向;
当最上方的浇筑口(21)连接于外壳(61)时,位于外壳(61)上的进料口(611)处于外壳(61)竖直的侧壁上,使进料口(611)水平朝向且料斗(63)与外壳(61)的铰接轴处于进料口(611)的下方,先将料斗(63)向下转动,向料斗(63)内加入一部分混凝土,然后将料斗(63)盖合到进料口(611)上,从而进料口(611)与料斗(63)配合上料;
当下方的浇筑口(21)上连接于外壳(61)时,进料口(611)竖直朝上,将料斗(63)转动,使料斗(63)从进料口(611)上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完成的所述浇筑口(21)上连接有封堵板(8),位于第一模板(2)上处于浇筑口(2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安装座(7),安装座(7)包括第一安装板(71)和第二安装板(72),第一安装板(71)固定在第一模板(2)上,第二安装板(72)上螺纹连接有螺栓(73),所述螺栓(73)抵接在封堵板(8)上用于封堵浇筑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1)靠近于浇筑口(21)的一侧外侧壁上设置有外缘(612),所述外缘(612)通过螺栓(73)固定抵接在第一模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612)与螺栓(73)相互错位,所述安装座(7)上设置有插板(74),所述插板(74)一侧从安装座(7)伸到与外缘(612)对应的位置,并且插板(74)活动连接在安装座(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7)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柱(712),所述定位柱(712)上套设有弹簧(75),所述插板(74)套设于定位柱(712)上,并且弹簧(75)的一端抵接在安装座(7)上,另一端抵接在插板(74)上,并且定位柱(712)远离于定装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挡着插板(74)的挡块(7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模板(2)最上方的浇筑口(21)完成浇筑后,将外壳(61)向远离于第一模板(2)方向移动一封堵板(8)厚度的距离后,将封堵板(8)插入到外壳(61)与第一模板(2)之间,并通过螺栓(73)锁紧封堵板(8)后取下灌入装置(6)。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推件(62)包括内推头(621)和推杆(622),所述内推头(621)配合在外壳(61)内,推杆(622)固定在内推头(621)上,并且内推头(621)长度大于或等于外壳(61)靠近浇筑口(21)的一端到进料口(611)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26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锚桩支护护坡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