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线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2422.0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6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涌涛;邵礼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劲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40 | 分类号: | H02J50/40;H02J50/00;H02J50/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 44395 | 代理人: | 马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器 及其 充电 线圈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线圈结构。其中,充电线圈结构,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设置有若干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按至少两层交叉叠置,每一发射线圈至少同时与两个发射线圈相交。本发明通过交叉叠置的线圈结构,在充电时电子终端无论放在无线充电器部件均能有效的充电,实现了充电智能定位,而且线圈交叉设置的方式也有利于增加充电面积,能解决传统无线充电难对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电子终端充电,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
现有的无线充电器一般一次只能对一个电子终端充电,为了实现无线充电器同时给多个终端充电,及自由放电子终端的目的,可采用多线圈平铺结构。
现有的充电线圈结构如图1所示,单线圈内径为5mm,外径为40mm,其线圈的内径小,且一般采用一层平铺结构,并使相邻线圈紧靠排列,充电器上电后,电流流经线圈,并在线圈周围产生感应磁场,由于相邻导线磁场磁力线的方向是相反的(如图2所示),会造成线圈R外-R内(如图1)区域的磁场盲区。换句话说,线圈外径到内径的区域内,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相互抵消,这片区域越大线圈是盲区越大,其充电效率低下。
部分无线充电器采用两层层叠结构,每一层线圈的线圈匝数都相同,由于各层线圈离隔磁片的距离不同,这会造成上下层线圈的实际感会不同,造成各层线圈一致性不好,给无线充电功率传输控制造成困难。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线圈结构,能提高无线充电效率及充电智能定位。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设置有若干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按至少两层交叉叠置,每一发射线圈至少同时与两个发射线圈相交。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发射线圈铺设为三层以上,每一发射线圈至少同时与三个线圈相交。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发射线圈的电感值由下层至上层依次变小。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发射线圈的外径为内径的2-4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射线圈排列为三行,每一行发射线圈均匀排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第一行的发射线圈与第三行对称排列,第二行的发射线圈与其周边的发射线圈相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中层、下层的发射线圈均为7个,上层的发射线圈为8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上层、中层的发射线圈均为6个,下层的发射线圈为7个。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每一层的发射线圈间隔设置,相邻3个发射线圈的中心点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电线圈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设置有若干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按至少两层交叉叠置,每一发射线圈至少同时与两个发射线圈相交,本发明通过交叉叠置的线圈结构,在充电时电子终端无论放在无线充电器部件均能有效的充电,实现了充电智能定位,而且多层线圈交叉设置的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无线充电器多充电线圈时,相邻导线磁场相互抵消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劲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劲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2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机护环相控阵超声检测用试块
- 下一篇:半导体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