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2307.3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丁爽;王飞;张心怡;崔文娟;袁俊军;李阳;许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42 | 分类号: | F25B41/4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高会会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元件 流体 分配器 | ||
本申请涉及流体分配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分流元件,包括:元件本体,其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分流通孔,且本体的孔隙率为60%~78%;且分流通孔的轴线与其所在面的法线的夹角为0°~15°。通过对分流通孔的孔隙率的控制,以及对分流通孔的开设方向的设置,能够对流体起到更好的混流作用,使流经其的流体混合均匀且稳定;使得包含其的流体分配器分液均匀,达到很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能达到甚至优于现有文丘里分配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使采用该分液器的换热器分流均匀、提升能效。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成型简易,加工成本低。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流体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流体分配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系统中,除了制冷(热)量很小的情况,换热器一般采用多路并联的形式,使制冷剂保持最佳流速,同时换热器制冷剂侧压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且当气液混合均匀的制冷剂被等量分配到各支路,才能保证换热器被高效的利用。当制冷剂不能均匀地分配到各支路时,会引起各换热器的各支路出口产生不同的过热度,供液少的支路过早进入过热区,处于过热区的换热器系数大大下降,这部分换热面积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换热效率下降。针对空调制冷系统,当换热器为空调室内机蒸发器时,会引起出风温度不均匀,舒适性下降等。
针对上述情况,在换热器之前设置分液器来保证制冷剂被均匀且等量地分配到各支路中,现有常用的分配器包括文丘里型分液器和压降型分液器,使两相制冷剂混合均匀。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分液器存在成本高且对安装环境限制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以解决现有分液器存在成本高且对安装环境限制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元件,包括:元件本体,其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分流通孔,且本体的孔隙率为60%~78%;且分流通孔的轴线与其所在面的法线的夹角为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分配器,包括前述的分流元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元件,通过对分流通孔的孔隙率的控制,以及对分流通孔的开设方向的设置,能够对流体(例如,两相冷媒)起到更好的混流作用,使流经其的流体混合均匀且稳定;使得包含其的流体分配器分液均匀,达到很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能达到甚至优于现有文丘里分配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使采用该分液器的换热器分流均匀、提升能效。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成型简易,加工成本低。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曲面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曲面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锥体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2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