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蓄冷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1867.7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于世杰;张志同;陈建辉;张忠政;铁鹏;何世安;朱魁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闫客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相变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器件和叠层蓄冷结构,热源器件贴装在叠层结构的蓄冷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蓄冷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包括2层或3层蓄冷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蓄冷结构包括第一层蓄冷器、第二层蓄冷器和第三层蓄冷器,其中,第一层蓄冷器包括盖板、第一强化传热结构和第一蓄冷壳体,第二层蓄冷器包括第二强化传热结构和第二蓄冷壳体,第三层蓄冷器包括第三强化传热结构和第三蓄冷壳体,且第一层蓄冷器、第二层蓄冷器和第三层蓄冷器内部均填充相变工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蓄冷结构的每层蓄冷器均预留相变工质充注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器件贴装在所述第一层蓄冷器上,且第一层蓄冷器内填充的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点和所述热源器件温度范围一致,所述叠层蓄冷结构的层间温度梯度范围为4-6℃,各层蓄冷器内填充的相变工质相变点温度依次降低。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冷壳体、第二蓄冷壳体以及第三蓄冷壳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传热结构、第二强化传热结构以及第三强化传热结构均可采用翅片、泡沫铜或泡沫石墨。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通过机加工分别加工所述叠层蓄冷结构的各层蓄冷器的组成零部件;
步骤二:将所述零部件清洗干净后至于扩散焊炉中进行焊接,焊接成一个完整的叠层蓄冷结构;
步骤三:对所述叠层蓄冷结构的每层蓄冷器进行检漏,并抽空;
步骤四:依次对第一层蓄冷器、第二层蓄冷器以及第三层蓄冷器充注相变工质;
步骤五:使用搅拌摩擦焊对每层蓄冷器的充注口进行封焊;
步骤六:将热源负载加载或断电,对相变蓄冷装置进行冲击考核、验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蓄冷器内充注的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点和热源器件温度范围一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蓄冷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蓄冷器内充注的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点比第一层蓄冷器内的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低4-6℃;所述第三层蓄冷器内充注的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点比第二层蓄冷器内的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低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18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域表层水温预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异种金属超声波辅助共晶反应钎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