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刺定位针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0019.4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李肖;张晓武;曹家玮;赵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中辰臻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5 | 代理人: | 刘朝琴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定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定位针具,定位器(2)位于针鞘(1)内,包括头端(21)和锚定件(22),锚定件(22)靠近针鞘(1)的第一端口(11),并弹性收缩于针鞘(1)内,丝线(3)的一端与头端(21)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针鞘(1)的第二端口(12)的外侧,推杆(4)的前端位于针鞘(1)内,后端延伸至第二端口(12)的外侧,割线刀(5)安装在推杆(4)的外侧面上,割线刀(5)可靠近丝线(3)的位于推杆(4)的前端外侧的部位并将其割断。利用本发明的定位针具进行定位,丝线的割断在体内完成,推杆无需反复插入即可实现定位器的释放、丝线的切割。同时,定位器以及丝线表面涂覆荧光材料,相较普通定位器更易于被发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术前病灶的体内穿刺定位针具。
背景技术
胸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安全性高被广泛应用在肺部结节等病灶的切除中,但是由于肺部病灶体积小,在术中无法通过术者直视观察、手指触诊等手段进行准确定位,所以一般需要在术前进行精准定位。定位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术前对比剂或染料注射,CT引导下使用Hookwire、微弹簧圈,术中使用超声等定位方法。其中,Hookwire为带钩钢丝,头端呈钩状固定于肺内病灶处或其临近肺组织内,另一端的钢丝位于体表。Hookwire定位最早应用于乳腺定位,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被应用于肺部病变定位,其缺点是易脱钩导致定位失败,并产生气胸、疼痛等并发症。微弹簧圈定位在预防脱钩方面,明显优于Hookwire,并且定位成功率更高、稳定性更好,成为肺内病灶定位的主要趋势。微弹簧圈的一端置于肺内病灶附近,另一端留于肺表面或脏层胸膜外。由于全部采用弹簧圈给植入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且较长的弹簧圈会造成一定的组织损伤,有研究者用丝线代替部分弹簧圈,一端弹簧圈定位,另一端丝线定位,可降低定位难度,并且减轻组织损伤。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丝线的长度无法精准控制,若采用特定长度规格的丝线,在定位时,由于病灶距离体表的位置难以精确计算以及定位操作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丝线长度不足的情况导致定位不满足要求;若采用储备足量丝线的方式,在定位操作时,先将穿刺针穿刺至病灶附近,用推杆将针鞘内的弹簧圈推出鞘外以释放定位,回撤针鞘一段距离,完全抽回推杆,在体表剪切多余的丝线,再将推杆插入针鞘推送丝线至针鞘外以释放丝线,最后撤回推杆与穿刺针,此操作中体外剪切丝线、以及推杆的反复插入推拉给操作带来一定的感染风险,并且操作繁琐,给定位操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以及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器定位后,在行胸腔镜手术时往往需要用手触摸定位器来确定定位器的位置,进而进行病灶的切除手术,这种通过触摸确定的方式显然精准度不高,给手术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定位针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器在定位操作时,需要在体外剪切丝线、以及反复插入推杆进行推送操作所带来的感染风险以及繁琐的操作给定位操作增加的难度和不安全因素的问题,并且还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器在定位病灶后需要通过触摸来确定位置给手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定位针具,所述定位针具至少包括:针鞘、定位器、丝线、推杆、割线刀,所述针鞘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定位器位于针鞘内,包括头端和与头端相连接的锚定件,所述锚定件靠近所述针鞘的第一端口,并弹性收缩于所述针鞘内,所述第一端口为穿刺端,丝线的一端与所述头端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针鞘的第二端口的外侧,推杆的前端位于所述针鞘内,并靠近所述头端,后端延伸至针鞘的第二端口的外侧,所述定位器被推杆推送出所述针鞘的第一端口外后,所述锚定件弹性释放并锚定于目标组织中,所述丝线位于所述推杆的外侧,并沿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割线刀安装在所述推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割线刀可靠近所述丝线的位于推杆的前端外侧的部位并将其割断。
进一步地,所述锚定件由至少一根弹性丝状体构成,所述弹性丝状体经弯折、缠绕、编织方式当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处理并定型后弹性收缩于所述针鞘内,所述头端为所述弹性丝状体的端部或者为由一块状结构与弹性丝状体的端部固定连接而成的结构;所述丝线采用柔性纤维材料,所述定位器以及丝线上均涂覆荧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0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